时间:2022-11-1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生态文化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全面系统地发展。
弘扬生态文化,人才队伍是基础。当前,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倾心生态文化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多,但这些作家绝大多数是生态环境系统之外的。他们以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体裁,聚焦生态亮点、治污重点、文化看点,撰写了许多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和成效的作品,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生态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系统之外的作家发挥的突出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在生态环境系统内培养一批高水准的优秀作家,也应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撑。毕竟,生态环境系统内的作家有自身的优势,比如生态环境专业基础相对扎实,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体会等。他们更容易结合工作实践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客观反映治污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众多鲜活事例,生动展示生态环保铁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目前,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生态文化方面人才相对短缺,从事生态文化题材创作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写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作品也呈现出零敲碎打的状态,尚无法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比较而言,全国公安系统已形成庞大的公安作家群体,目前已有1200余名作家,他们撰写了大量反映人民警察护卫人民安宁的优秀作品。石油、煤炭、国土资源、水利、金融、化工等系统,均在系统内培养了一批有着较高文学修养的作家队伍,成为兴盛和弘扬本系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亟待加快生态环境系统内作家培养,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文化软实力。
一方面,建议加强系统内生态文化作家的挖掘与培养。与系统外专业作家相比,系统内文学爱好者或作家虽然有着较强的业务基础,但文学功底相对较为薄弱,对创作方向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因此,建议在系统内优选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文学稿件达到一定数量的作者,组织文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开展优秀生态文学作品研讨,提升其生态文学创作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任务变化,对创作选题加强引导和把关,对稿件内容加强指导和点评,确保能够把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写深写透、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感人事例写真写活。
另一方面,建议为系统内生态文化作家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精心打磨的文字能够变成铅字,是对作者莫大的鼓舞。当前,虽然全国生态环境类报刊较多,但生态文化版面相对较少,由系统内作家撰写的反映生态环保铁军执着奋战的文章,更是难得一见。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大舞台,需要格调高雅的阳春白雪,也需要有血有肉、通俗易懂的小说故事,反映系统内干部职工为生态环境改善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如此一来,“生态文化大合唱”才会更响亮。此外,建议借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作的做法,在系统内孵化重点生态文学选题,筛选体现生态文明认知深度和较高艺术水准的精品书稿,组织常规出版,让优秀作品的生命力更旺盛、影响力更持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