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来源:中国环境APP
“碧波潋滟鱼竞跃,白鹭斜飞扑彩霞。幽草绿茵花争艳,落日余晖洒万家。”秋冬时节,成群的候鸟来到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沮河河畔呈现出鱼鸟翔集、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让充满田园气息的远安更加富含诗情画意。
湿地是远安县宝贵的生态资源,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净化水质、涵养水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远安县始终以绿色为底色,视生态为生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优良水质保育湿地环境。远安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奋力打好长江一级支流(沮河、黄柏河等)保护修复攻坚战。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排污口整治,将重点涉水企业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落实河(湖)长制、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抓好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污染治理,强化源头防控,不断提升工矿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大幅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9%。在沮河、黄柏河新建10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环境智能化监管。不断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
目前,沮河国控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总磷浓度较2019年下降44%。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质持续改善,鳜鱼、马口鱼、溪石斑、白缘鰑等本土稀有鱼类重现沮河,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数量逐年增加。
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以优质生态提升湿地功能。实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投资3.78亿元,对沮河干支流71公里河道开展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防污控污、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实施沮河生态修复,退耕还湿还林,建设生态护岸和多功能堰堤,修复深潭浅滩和水生植物,开展增殖放流,形成鸟类觅食区、栖息地。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全域建设小微湿地。尊重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断优化湿地公园土地结构,减少耕地、园地,增加林地、水域,有效维护了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系连通,在沮河干支流建设13处生态鱼道,打通鱼类洄游生命通道。位于沮河和鹿苑河交汇处的双河堰,建成七级跌水鱼道,“鱼道—导流渠—漫水坝”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目前,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达到183.29公顷,比2013年增加3.1公顷,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和稻田湿地三个湿地型。随着湿地面积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公园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现有植物443种,较2013年增加150种;现有动物252种,较2013年增加11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6种,均为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增加1种(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增加11种(黑鸢、白琵鹭、白尾鹞等)。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以生态文化凝聚保护合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系统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湿地资源管护,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和常态化部门联合执法,实现公园河道在线监控全覆盖,强力打击非法捕鱼、破坏湿地植被等违法行为。加强湿地公园常规鸟类日常监测和珍稀鸟类动态监测,掌握候鸟、留鸟的生存环境、迁徙规律。
充分挖掘远安200余年的水文化底蕴,促进湿地生态与水文化深度融合。以“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保护湿地、爱鸟护鸟,推进生态公民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积极宣传沮河湿地建设和管护成效,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形成全民珍爱湿地、绘就诗画远安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作者单位:陈安,宜昌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张志尧,宜昌市生态环境局远安县分局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