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这是十年前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湾百姓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而如今,红桥蓝海,金沙细软,花儿烂漫,梅山湾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当年百姓口口相传的糟粕景象已再难寻觅。
梅山湾的美丽蝶变是北仑区“治海”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向海而生的北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全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水水质优良率稳步提升,海湾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水清滩净,从“黄沙水”蝶变成“蔚蓝海”
“你们估计想不到,原来那边都是田,另一边都是海,这个大桥也是没有的,我们出去都得坐轮渡,晚上9点后就没船了,7点后整个岛上安静得只能听到狗叫声……现在真得完全大变样啦!”家住梅山红桥旁龙湖小区的裘磊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着梅山的发展与变迁。
当年的梅山,是一个寂寥贫瘠的小海岛,海水浑浊,荒滩遍布,岛上的居民以晒盐、捕捞为生,出入只能靠渡船。为改善环境,推动发展,一场场变革席卷梅山。
“近年来,北仑区举全区之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将曾经的贫瘠海岛梅山建成长三角区域唯一的近海蓝色海湾。”北仑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起累计投入21亿元,全面启动梅山水道海岸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梅山湾综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建设项目。
除了大上快上,推进治水大工程项目,北仑区还对梅山湾的生态环境持续“把脉开方”:截污纳管,实施海湾两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源头管控入海排口,投资数百万元对入海河流清淤提质;筹建春晓净化水厂,开展梅东片养殖塘退耕还田等。通过工程治水、系统施治,北仑共修复砂质岸线2252米,建成32.4公顷人工沙滩,构建21.5公顷海洋生态缓冲带,形成20.8公顷湿地。
如今,梅山湾已从“黄沙水”蝶变成了“蔚蓝海”,湾内水质pH、溶解氧、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主要指标均达到Ⅲ类海水水质标准。不仅如此,目前可探知的梅山湾内鱼、虾、贝、藻以及鸟类等主流生物已增至80余种。
智慧变革,织就一张守护海湾绿色低碳发展大网
下好“治海”这盘大棋,北仑区一直不遗余力。
在位于北仑区的宁波海洋研究院,记者看到,通过“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系统”“海洋生态智能预警平台”,可实现对梅山湾区域浮游动植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生物、鸟类、植被在内的生物数据500余种动植物的有效监测。目前监测天数已经超过1300天,为维持海湾生态系统稳定、防控赤潮爆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系统”“海洋生态智能预警平台”只是北仑数字赋能海洋污染防治的创新实践之一。“近些年,我们通过数字赋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因地制宜谋划区域项目先行先试,守护家门口的这片‘蓝’。”北仑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数字化改革,综合利用遥感、大数据等手段提升问题发现能力,全力构建感知预警-污染溯源-联动应急-考核评价闭环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全方位、多维度掌握海湾生态环境状况。
如今一个个数字赋能的生动实践在梅山湾落地见效:建立浮标站、岸基站、气象站立体在线监测体系,无人机3分钟可飞抵现场,无人船编队20分钟下水采样;组建宁波舟山港海洋防污染联防体,打造溢油报警系统控制中心,形成全天候海洋溢油污染预警体系链……
数字赋能海洋污染防治的变革,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海湾绿色低碳的变迁。近年来,北仑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低碳海湾”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国际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创建。目前区域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13,单位综合能耗为1/6。实施码头岸电供电系统改造,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以上。
眼下,一场以数字化名义开启的智慧变革,正为北仑区全域治海织就了一张守护绿色低碳发展的大网。
点“湾”成金,开启“人海和谐”“共美共富”新篇章
气笛声响起,数十艘帆船扬帆而起,劈波斩浪竞逐梅山湾……在2022年中国家庭帆船赛宁波梅山湾站比赛现场,鲜亮的船帆、白色的细浪成为梅山湾水域最生动的点缀。
帆船赛、摩托艇锦标赛……一个个滨海生态型、人文型项目在北仑频频落地,让梅山旅游在疫情影响下不降反升。今年以来,梅山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接待各方游客超47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20多个百分点。
梅山海美业兴只是建设美丽海湾的缩影。近年来,北仑区以美丽海湾为抓手,谋划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海洋生态产业化,开启从共美到共富的新篇章。
“为了从共美到共富,我们持续提升亲海品质,打造海岛发展硬核,推进绿色普惠深入人心。”北仑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在提升亲海品质方面,北仑区充分利用梅山湾山海湾等特色资源和11.5公里的近海蓝色海湾,建设“万人沙滩”“帆船游艇”等亲水环境,配套中国港口博物馆等基础设施,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基地。
在打造海岛发展硬核方面,北仑区与科研院校等对接文旅产业项目,引进、开发更多适合市民休闲、度假的旅游度假产品,以及帆船赛、沙滩足球赛等国际国内大型水上运动赛事,将梅山湾打造成为滨海休闲旅游胜地。目前梅山湾年均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亿元。
在推进绿色普惠深入人心方面,北仑区以湾内的山海港城、滨水湿地为主要特色,规划建设长约28公里的“活力蓝湾”精品线路,同时挖掘水文化资源,开发改造周边的村庄民居,发展滨海旅游,使生态红利转化为富民资本。
如今,一幅“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共美共富”的蓝色海湾新画卷已在北仑区徐徐展开。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