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本报快评:绿茵场上的比拼,也值得污染防治攻坚借鉴

时间:2022-11-2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世界杯比赛如火如荼,激战正酣。令人意外的是,一些传统强队接连大爆“冷门”,输给了实力稍逊的对手,让人大跌眼镜。但偶然当中包含着必然,“冷门”的背后蕴含着骄傲轻敌、战略战术、临场应变等复杂因素,值得强队总结反思。球场如战场,绿茵场上的比拼同样值得污染防治攻坚借鉴,谨防治污过程中“冷门”事件的发生。

一是要树立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有的强队虽然开场以后场面占优,早早取得领先优势,但却出现了松懈大意的现象,没有进一步扩大领先比分,把优势转化为胜势,结果被对手抓住机会反超,遗憾输掉了比赛。可见,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近年来,尽管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污染不会轻易“认输”。从今年1月—10月来看,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同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说明生态环境质量要实现稳步改善、根本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因此,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战术。有的强队明显身高不占优势,却执着地起高球、争头球;有的强队人高马大,却非要和对手拼脚下球。战略战术选择不当,将导致白白浪费很多进攻甚至得分机会,不仅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反而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丢失了主动权。

类似地,有的地方水资源并不丰富,却耗费巨资人工造湖,还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运动式治污,都是脱离了自身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因此,一个地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要立足自身实际,科学研判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既要量力而行,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又要尽力而为,务求实效,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三是要根据形势随机应变。有的强队在对手改变战术以后,不仅没有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甚至还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守也没守住,攻也攻不进,最终目送对手取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必须见招拆招、随机应变。

随着治污攻坚的深入推进,必然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比如,PM2.5的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而臭氧又成为影响空气治理的首要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的治理难关还有待逐步攻克。这就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新形势不断研究和增强应对之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成为治污攻坚的“常胜之师”。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