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让长江再现水清鱼欢

时间:2022-12-05    来源:中国环境APP   

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关注到长江禁渔的成效。笔者以为,恢复长江生态,缓解长江生物多样性危机,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其效果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也意味着不仅要坚持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更要统筹推进多种保护举措,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过去几十年里的超速发展和人们的过度索取导致长江生态恶化,一些珍惜鱼类濒临灭绝。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长江物种资源量明显增加,一些珍稀特有物种出现频率增高,如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再次出现,长江江豚在南京、武汉等长江干流江段频频现身,这些都是长江禁渔和长江大保护初见成效的生动见证。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以长江白鲟、长江江豚等珍稀特有鱼类为代表的长江生物生存危机并没有解除。在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功能性灭绝后,尽管有人在长江中又看到了长江白鲟个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物种摆脱了灭绝的境地。相反,一个物种进入濒危、灭绝阶段,是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结果,也不是短时间内的人为干预能够改变的。长江白鲟的例子深刻地警示我们,加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切实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禁渔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保护长江生态迈出的第一步。不仅是要避免长江捕鱼业走向无鱼可渔,更是要恢复长江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营造健康生境,使鱼种数量增加并自然增殖,让濒危生物脱离危机,最终达到生态平衡,实现生物多样性完整性,使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效发挥。这就需要十年甚至更加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将相关举措落到实处,恢复长江生态方能见效。

长江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面对存在的顽瘴痼疾,禁渔是一剂抢救性的良方,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恢复长江生态,除了十年禁渔,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排污口整治、清理水闸水坝、管理采砂取水、整治航道港口、水域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只有用系统理念指导长江生态修复,才能达到水岸统筹、标本兼治的疗效。

几天后即将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擘画蓝图。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生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崭新篇章中的重要章节。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好长江保护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长江生态修复,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换来以后更多个十年的水清鱼欢。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