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优化流程方便患者就医 更好发挥中医药优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时间:2022-12-10    来源:新华社   

  近期,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了进一步优化。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我国如何更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呵护人民健康?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加强医疗资源储备 做好高风险人群健康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相关部门又陆续作出工作部署,强调优化就医流程,发挥医联体作用,也对发热患者就诊、居家隔离治疗,以及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是我们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目标的一个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目前,城市和县域基本上都建立了医联体组织模式,这为我们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监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于老年人,一旦出现病情的变化,不要求逐级转诊,而是通过三级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直接到医疗水平高的医院,接受相应的诊疗服务。”焦雅辉说。

  焦雅辉介绍,省会城市以及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定点医院,除要准备好重症床位资源以外,还要提高综合诊疗能力;以地市为单位,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按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

  与此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建设,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凡是发现没有经过卫健部门同意擅自关闭和停诊发热门诊的,要立即予以纠正。

  不以核酸检测结果作为接诊条件 优化流程便利患者就医

  “不能以核酸检测的结果作为是否接诊的先决条件。”焦雅辉说,所有的医疗机构根据病情、根据患者的主诉来收治,患者也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择就诊医疗机构。

  焦雅辉介绍,各地将调整和优化就医流程,尽最大努力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保证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对普通门诊的病人,我们要求在预约诊疗或预检分诊的时候,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主要目的是要把核酸阳性和核酸阴性的患者区分开。”焦雅辉说,如果核酸阳性的话,安排在核酸阳性诊疗区开展治疗。

  在急诊方面,如果患者有核酸阴性证明,则直接接受相应的医疗服务;如果没有,则进入到缓冲区,不影响、不延误医疗急救服务。

  近期,有些地方的核酸采样点撤掉了,但有些场合还是要查验核酸,给群众带来不便,有的核酸点也排起了长队。

  对此,焦雅辉说,近一段时间之内,还会有一部分人有核酸检测方面的需求,我们要求各地在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过程当中,不能随意撤除核酸采样点,还要保持现有核酸采样点的布局和规模不变,而且要保留一段时间,确保“愿检尽检”。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西医结合加强医疗服务保障

  “面对疫情,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疫情防控‘中国方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救治的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处置疫情和救治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转重率、病亡率和发病率,组织筛选了一批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做到了“有机制、有体系、有队伍、有药物”,为中医药更好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米锋表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群众做好医疗服务保障。

  刘清泉表示,下一阶段,要重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尤其是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肺病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疫病防治临床疗效。

  刘清泉介绍,我国还将加快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做到“平战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需要紧急医学救援时的独特作用。(新华社 记者张泉、田晓航)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