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国补”即将退场 新能源汽车何以“续航”?

时间:2022-12-21    来源:中国之声   

2022年12月31日,延续了13年之久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退补”进入倒计时,各家车企也在想方设法利用最后的时间窗口冲量,一些品牌趁势发出“保价”承诺,甚至降价促销,但也有一些车企宣布上调价格。

“退补”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小波消费热潮

在江苏镇江的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内,市民吴女士对一款车型心仪已久。她说,已经观望了两个多月,在得知明年可能享受不到购车补贴后,就赶紧过来试车。

吴女士:“国补”取消之后,确实价格也会涨很多。因为这个(补贴政策)还是比较可观的一笔数目,6000元到10000多元。还是在12月31日之前,早点下定(单)。

一些车企不断宣称,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出,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手段。江西省赣州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正盘算趁着促销活动赶在新年到来前置办上新车。

黄先生:主要就是为了赶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年底退出之前下手,这样能节省不少购车成本。新能源和燃油车相比,用车成本比较低,同时也更加环保,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能够满足我的日常用车需求,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自2010年起,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单车4800元至12600元不等的国家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在经历数次取消和延长后,这项政策即将画上句号。“退补”的消息,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小波消费热潮。

江苏镇江某新能源汽车销售经理殷豪表示,自今年10月份,他所在门店的销量持续增长,进入12月以来,前来选购的消费者更是热度不减。

殷豪:这种销量的增长比例,几乎以每个月10%的增长率在增加。它的混动车型补贴价格在4800元左右,而我们的纯电车型达到12600元。这块对于客户来说是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很多客户都是十分关注这块的。

几千到上万元,补贴的有无,关系到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而判定一辆新能源汽车是否在补贴时限内,依据的是车辆上牌日期而非销售日期,这也是当前新能源车企费尽心思吸引客户赶快下单的又一个原因。根据政策,今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一些车企想方设法利用最后的时间窗口冲量,不少品牌发出“保价”承诺,甚至降价促销。

销售人员:如果你真的是在12月份不想提车,你想等到1月份提车,(可以在)12月份下定,1月份提车,我们也给你足够补贴。

销售人员:我们基本上都有现车,能够提供给客户整车交付,如果客户需要订特殊的车型,厂家交付不了车,到明年2023年提车,我们是有保价协议的,厂家会把国补的补贴补给客户的。

不过,近期也有少数车企宣布提价,一些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几千元不等,这些车企表示,“退补”和主要原材料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是涨价的原因。江西南昌的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销售经理和记者算了笔账。

销售经理:举个例子,我们有一款产品,它的出厂指导价格是129000元,但是我们消费者的终端售价是117800元,其中的话是有一个11200元的国家补贴。到明年的话,国家补贴退坡,消费者这边的终端售价就会变成129000元。我们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将涨价的幅度控制在2000元到6000元,涨价的比例相当于是退出比例的50%左右,另外50%左右的金额是我们主机厂这边来承担。

“国补”退场,明年新能源汽车价格会上涨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场,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消费者是否要抓紧“上车”?

行业普遍认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水涨船高,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源自市场的内驱力,而非财政补贴的引导。自补贴退坡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单车补贴金额在逐年降低。同时,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出,但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地方各类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仍将为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明年,补贴退出后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新能源车企定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市场化的状态,即使像去年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非常好,所以(即使)新能源补贴退出,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能够很好地去处理这种成本价格和消费者的需求,并不一定会带来明年价格的上涨。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它不光是一个简单的价格问题,还牵涉企业未来的战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快速增长,但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面临增量不增利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陈士华:销售量是上来了,但是利润是没有。今年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确实是影响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因素。希望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方面能够通过各方面努力,尤其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这一块,把价格压下去,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