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梵净山刻4字赔12.3万,文物破坏者应该付出代价

时间:2023-01-07    来源:西安网   

近日,在2022年度“十大案件”候选案例中,一起针对生态破坏的公益诉讼案再次引发热议。在这起案件中,当事人陈国平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文物上刻字,被法院判决需支付文物修复费、修复方案设计费用、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共计12.3万余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1月4日央视新闻)

梵净山上刻4字被判赔12.3万余元,估计这可以堪称是“国内旅游景区刻字最贵赔偿”了吧?据报道,这12.3万余元赔偿费,并非官方“信口开价”,而是经专业机构鉴定,用于文物修复费用、修复方案设计费用、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等项目支出。

众所周知,梵净山既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同时,这名游客刻字的“梵净山金顶摩崖”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以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将按照具体情节轻重,将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可见,游客在梵净山上刻字,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文物破坏行为。

虽然这名游客为自己的刻字行为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但笔者以为,要真正防止类似在景区,或在保护文物上刻字刻画行为的发生,除了“高额赔偿”外,还需跟进“旅游黑名单”和“追究刑责”的双重处罚。

一方面,应设立“黑名单”惩罚机制。不妨把那些恶意在景区,或在保护文物上刻字刻画的破坏者列入“旅游黑名单”,对其进行景区旅游“设限”,让其“一时失德,处处受限”,并警示其他人也“长长记性”。另一方面,应追究刑责。执法部门应对恶意在景区,或在保护文物上刻字刻画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该行政拘留的要行政拘留,该入刑的要入刑,要让其即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从而倒逼更多的游客遵规守法,养成文明旅游的良好习惯。

同时,还要设立举报奖励制度。要鼓励广大游客对恶意在景区,或在保护文物上刻字刻画等破坏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大胆检举揭发,让类似“梵净山刻字”的破坏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然,更需加强普法宣传和文明自律教育。相关部门不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广大游客的普法宣传,让每一位游客知晓在景区,或在保护文物上刻字刻画是一种违法行为,并加强对广大游客的文明自律教育,促使广大游客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