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公益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行动

时间:2023-01-18    来源:中国环境   

为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开展,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做美好社会的创连者”为愿景,以“践行科技向善,用公益引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为使命,积极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紧密合作,通过落地的、可见的行动,如支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碳中和林建设、推动实现COP15碳中和目标;支持COP15边会,助力大会举办;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科技的公益项目等,助力生物多样性真正得到保护。

栽植264亩生态林,助力COP15碳中和

2022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办。为了以自然的方式对COP15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中和,落实《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腾讯公司成立23周年之际发起“拾光生态林”活动,并广泛宣传倡导,腾讯员工积极通过腾讯公益“一块走”线上公益产品参加捐步活动,最终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建设“拾光生态林”COP15碳中和林,抵消COP15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实现COP15会议碳中和目标。

COP15碳中和林栽植现场图

在COP15执委办及COP15云南省筹备办指导下,此次“拾光生态林”COP15碳中和林项目由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监管,由昆明市西山林场组织实施,并于2022年11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召开之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拾光生态林”共栽植华山松、清香木、滇青冈、川梨、冬樱花、火棘、牛筋条、高山栲、云南波罗栎、锥连栎等乡土树种,总数量74588株,栽植面积约264亩。“拾光生态林”的建设将为抵消COP15第一阶段会议碳排放发挥重要作用。

“拾光生态林”石碑

支持COP15边会,推动GBF框架目标落实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3日下午,COP15“从昆明出发: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行动助力GBF目标实现”主题边会在蒙特利尔成功举办。

本次边会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15家机构共同协办,得到了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及蒙牛集团的捐赠支持,也被列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总监马尧线上发言

边会期间,中国政府COP15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帕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发言嘉宾围绕非国家主体的社会组织、商业及互联网企业、地方社区等自主保护行动展开了讨论;展现了COP15NGO平行论坛的倡议及自主承诺进展、原住民和地方社区最佳保护实践案例、民间社会等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主行动和协作;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COP15“从昆明出发: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行动助力GBF目标实现”主题边会也被列入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

会议呼吁非国家主体各相关方积极行动,为落实GBF框架目标、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做出新贡献。

开发数据管理云平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生物多样性100+全球案例集》中英文双行本图书正式发布。

《生物多样性100+全球案例集》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及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共同编著,呈现了全球10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2021年7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COP15执委办指导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启动“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动,经过公开征集和评审,108个案例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

入选案例具有广泛代表性,呈现了全球范围与NGO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案例和模式,展现了各国的非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努力和决心,为全球NGO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了行动模式参考。

其中,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实施的“雪豹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案例”。

“雪豹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项目开发了针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这套平台系统提供AI物种识别、数据上云、模型搭建与运算等功能,可对基础数据进行自动整理分析,更高质量地协助科学家及专业保护人员做好物种监测及样线调查。这套数据系统,后续经过调试还可用于甄别更广泛的物种,打通数据隔离,形成有效调研报告,从而协助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雪豹调查者在查看拍摄的动物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