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抓海鸥塞进罐子于心何忍?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

时间:2023-02-03    来源:钱江晚报   

1月31日,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强行抓海鸥的视频引发众怒。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一名男孩先是抓住了一只海鸥,强行将其塞进小小的零食罐里,海鸥痛苦不堪地挣扎着。在大家制止下,他们把海鸥放了,可一转身这对父子又故伎重演,直到周围人多次劝阻才作罢。

小男孩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旁人反感,而最令大家气愤的还是男孩的父母非但不阻止,反而帮忙“辣手摧鸥”。看来,熊孩子后面有熊家长,这话真不是空穴来风。

不讲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孩子背后,多有家长的过度纵容,并把其他人对孩子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教育当作耳旁风,甚至会与制止、教育自己孩子的人产生冲突,以“孩子还小”、“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较什么劲儿”的歪理来找借口。在他们眼里,为了自家孩子开心弄死一只海鸥不是一件多大的事。他们忽视了自己应该履行的家庭教育职责,而必要的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之一。

更深层次的是,这对父母的行为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学会爱护自己与尊重生命,而关爱动物,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们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每一条生命都值得被好好对待。这样的教育并不是为他人作嫁衣,与自己而言,珍惜生命,促使其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活得努力、积极、向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但如果大人对这种行为满不在乎,那孩子就容易在长时间的破坏中找到满足感,甚至可能会养成反社会人格。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孩提时就被忽视的话,那他们长大后容易因为冲动而做出一些不够理智的事,伤害他人生命或者是自残。

放纵孩子伤害海鸥,既不能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建立起生命平等的观念。孩子是一张白纸,如何描绘美丽蓝图,关键在家长。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