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光伏热”重来,会带来新一轮产能过剩吗?

时间:2023-02-09    来源:经济日报   

光伏行业的红利还在持续。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近90家涉光伏企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及扭亏者超过七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等4家产业链龙头企业预计净利润超过100亿元,晶澳科技、锦浪科技等28家企业预计净利润增长上限超过100%。在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乐观预期下,龙头企业再度掀起扩产热潮,冲击行业竞争格局。

经过去年此起彼伏的扩产热潮后,新年伊始,光伏产业链又传来产能竞赛的消息。1月17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年产100吉瓦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吉瓦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达450多亿元。1月19日,晶澳科技宣布,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不过,从各环节产能扩张情况看,虽然企业间竞争将进入白热化,但隆基绿能领跑,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企业紧追的“一超多强”格局恐难改变。

轰轰烈烈的“光伏热”引发了对新一轮光伏产能过剩的担忧。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吉瓦,龙头企业扩产加上新玩家跨界入局,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吉瓦,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

产能过剩并不是洪水猛兽,需要辩证看待。

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锻造更优质的企业和产业。自由竞争条件下,随着市场周期波动,制造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很难避免。为持续赢得市场,企业新建产能必定要领先于行业,并迅速推进,快速锁住技术、成本优势,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对产业过热要保持足够警惕。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光伏产业一度高速扩张,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上马光伏项目。光伏企业争相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光伏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而且技术更迭迅速,企业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产线升级。企业产能越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越高,在技术迭代中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一旦押错技术路线,或是经营节奏没有踩准,往往就会陷入困境。

面对潜在的产能过剩和周期变换,光伏企业在紧抓机遇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用组织的确定性对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打造过剩状态下的竞争力,形成穿越周期的能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扩张的同时多想想市场能不能跟得上产能,做到有序扩产。大力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存量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并以稳健的财务和风险控制来为企业保驾护航。此外,龙头光伏企业也有责任维护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并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