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据报道,2023年,北京市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的围栏,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所谓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围栏的开放式公园。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老百姓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由过去关注温饱到现在关注环保,由过去关注吃穿住行,到现在更加关注亲近自然,希望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建设无界公园,拆除围栏,消除“隔阂”,让绿地与居民无障碍融合,顺应了社会发展,回应了百姓呼声,无界公园拆除的是物理隔离,打通的是居民心理边界,让城市更亲民。
给绿地公园加装围栏,是为了便于管理,更好地保护绿地,是城市在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不管是从初衷还是从实际效果来看,都是值得肯定的。
现实生活中,由于公园入口数量少或者设置不合理,往往需要绕很远才能进园。公园就在眼前,近在咫尺,却又好像很远,的确给市民健身休闲带来不便。无界公园让绿地变成了“家门口的公园”,出门就能进园,市民从中收获到幸福感、满足感,并转化为认同感、责任心,更加珍惜爱护这家门口的绿地,自觉保护维护好这家门口的公园。
人民公园为人民。拆除公园的围栏,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也回归建设公园本来目的和意义。
现在拆除这些围栏,有人顾虑担心会带来安全与管理上的挑战,从2022年试点情况来看,实事求是讲,担心和顾虑是存在的,如,靠近市政道路或公交站点等区域,存在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用绿地;一些人为图方便,骑车从人行道横穿公园,破坏了公园本来休闲安谧的氛围,等等。
由此可见,建设无界公园,不可一拆了之。拆除公园围栏这些有形的边界后,关键是要做好后续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在全社会构建保护公园生态环境这个无形的边界。人民公园人民建,建设无界公园,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应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转变观念和管理方式,开展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市民是无界公园最大受益者,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鼓励倡导市民和公益组织参与,成为无界公园的建设者、保护者,当好主人翁,共同管理好无界公园。
二是要通过合理调整规划设计,做好疏导工作。如,拆除围栏后,原来作为公园边界的绿植地带暴露在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小的出入路径,让公园内部与市政道路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方便了市民出行,又保护了公园绿地。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