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怎么答好厅长提出的“三问”?

时间:2023-02-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2月21日—22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传达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今年工作,同时套开的还有全面从严治党、环境监测、述职评议和市州局长座谈等专题会议。

一天半内,五会同开,如此高效率、快节奏,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浓厚氛围。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在讲话中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连发“三问”:如何在促发展中守底线?如何兼顾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如何强化基层基础?

“三问”的背后,是对生态环保工作在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中所起作用的深入思考。机构改革到位之后,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职责有了进一步深化和延展,由原来专司污防的业务部门逐步转变成了匹配规划、考评、督察、执法等多项权责的综合部门,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既要立足当前问题的解决,又要系统谋划常态长效;既要从顶层设计着眼,还要由基层基础发力。这就要求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改变之前的工作方式,直面问题,系统谋划,主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经济社会正在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必须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既防止出现对经济增长“踩刹车”的收缩效应,又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校准把牢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在持续改善环境、助力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有效回应群众期盼中找到平衡点。

必须用好辩证法。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发展是第一要务,促的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傻大粗黑”式发展断然过不了“守底线”这一关。守底线是基本前提,守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坚决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冲动和财富贪欲锁在生态文明制度的笼子里。

必须坚持系统性。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从源头上、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围绕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等领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既要重视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充分利用行政、财税、金融、科技、法治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领域探索转型路径。

必须强调执行力。作战图一出,落实在基层。如果基层不给力、不到位,出台再多的法规政策、给再多的项目资金也无济于事。目前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整体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纾困解难和服务发展能力还有差距,监测执法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干事创业激情热情尚需进一步激发。为此,地方应结合实际,着力建强基层基础,在干部交流、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资金扶持、政策保障和业务能力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充分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