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来源:中国环境APP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近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继去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的第二次大展,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展”。
走进展厅,仿佛是坐上了一班“时空列车”,透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实践,这趟旅程也是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纪事”。
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亮相
“我想借助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希望向全社会传递两个信息。第一个是美丽中国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它应该是自然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心灵之美的综合体。第二个信息,我希望让大家有信心,美丽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点滴之功去推进、去实践。在展览之中,我们能够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个体或者群体,他们是如何扎根在中国大地之上,久久为功落地实践和奉献,我相信美丽中国建设一定会做得更好,这是希望通过展览呈现出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名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据了解,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两年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300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
展厅画面,主办方供图
本次“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中展出了近百个实践案例,有开创“全球合伙人”乡建模式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也有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松阳实践”;有从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守护三江源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到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等案例。
展厅画面,主办方供图
这些美丽中国的“纪事”真实地反映了如何以文化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这些致力于真切地体察当地,真正地改变生活,坚持真诚的美学,直面现实的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谱写成了一曲“大地之歌”。
“生态、乡村、社区、数字”与“未来提案”互联互通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分“生态”“乡村”“社区”“数字”及“未来提案”5个主题板块,并推出“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特别单元,展品涵盖⽂献资料、影像视频、装置等。
展厅空间营造出象征调查旅程的“车厢”与“站台”意向,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在行进中的列车,带领着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一个个车厢以及一个个抽屉,承载的是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一页页田野工作笔记本提炼出众多实践的行动策略。历史的列车串联时空,带我们目睹现代化掀起的巨变,穿越实践者的“田野”,也同时将当下与未来,此方与彼方互相联通。
展厅画面,主办方供图
在“生态”这一板块中所展示的案例,包罗万象。其中有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乡村经济带动生态保护,合作共治维护绿色环境,如安吉“余村全球合伙人”模式,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助力共富共建;也有倡导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探索“循环”利用之道,守护生态环境,如“德迦零废弃社区”,青海省的高原居民捡垃圾并利用垃圾建造房屋,守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这些案例均体现了“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乡村”板块呈现了寻找文化根源,重建乡土家园的面貌等实践案例。“社区”板块打造了新话邻里之间,焕发日常活力的“生活圈”。“数字”板块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带来的新可能,同时诞生了新的美学探索。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展览期间还将集结专家学者、联动各大媒体,围绕“生态环境”“文旅振兴”“艺术乡建”“民艺复兴”“文学影像”“公教美育”等方向,举行美丽中国系列论坛活动。同时,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将与属地羊坊店街道开启“美丽中国”第101案例实践行动,在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社区美育方向展开持续性的策划组织和服务。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