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新时代环境宣教工作要让群众喜闻乐见,该从哪里着手?

时间:2023-03-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制定政策、宣讲政策都要更加通俗化、大众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更好为群众所掌握、为基层所掌握,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生态环境宣教工作需要创新性思维和变革性力量,实现理念和模式的迭代升级。

性质定位上,向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转变。强化政策宣讲的公益属性,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普法宣讲,以及在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开展集中宣传,还可通过课程融入的方式强化学校课堂环境教育。借助市场力量推进环保科普,比如,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将乡村研学作为乡村旅游的内容,通过市场化方式,依托乡村特有的农田、森林、湿地等资源,推动教育、生态研学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借助乡村文旅的广阔市场前景,积极培育环境宣教市场主体,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环境宣教社会机构。

方法路径上,向沉浸式体验转变。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开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大富翁桌游为例,将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法条应用融入其中,同学们在参与游戏闯关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各知识点的学习。单向度、低频次的环境宣教活动,很难让人们迅速掌握宣教内容,而沉浸式体验更加注重角色扮演,容易让受众在参与过程中理解领会其中的内容和核心要义。

绩效评价上,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近年来,不少地方生态环境宣教部门在开展活动次数、环境教育基地数量、绿色学校数量、媒体宣传报道次数等方面都有增加。在注重量化指标的同时,更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宣讲政策时考虑通俗化、大众化,把政策语言转化为传播性强的语言,进一步让宣教活动数量和投入与群众接受度和获得感成正比。培育和推广宣教品牌活动,提升宣教活动品质,形成影响力,不断提升环境政策法规传播效果。

模式创新上,探索“+环境宣教”模式,在生产、生活、治理中植入生态环境宣教场景。坚持跨界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业态中融入生态环境内容。借助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环境宣教工作,继续做深做实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通过搭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平台,用好激励政策工具,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宣教志愿服务队伍。注重场景塑造,探索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治理中打造用户友好的生态环境宣教场景,减少硬灌输,增加软植入。探索在低碳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规划环境宣教内容,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然研学基地等体验营地建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探索挖掘环境宣教的社交属性,强化用户的参与体验,打造亦游亦学的生态环境宣教场景。强化数字赋能,借力数字技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借助人工智能,精准用户画像,开展分众化的政策宣传、知识分享等探索,为实现环境宣教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