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又逢一年清明至,慎终追远祭先人。近年来,各地积极倡导破除烧纸钱、供香烛、燃鞭炮等旧俗,祭扫方式悄然改变,无烟祭扫、生态祭扫等已成为社会新风尚。
近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老山骨灰堂北侧广场举行了一场“亲情祭祀·水溶祭情”追思活动。人们把写着悼言或思念的信笺,或叠成纸船,或叠成千纸鹤,轻轻投入水中。两三分钟后,这些寄托着哀思的信笺就溶解于水。水成为媒介,思念仿佛“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家人与逝者进行了一次亲情“对话”。文明祭先人,别样清明一样情。通过水溶信笺,祭悼逝者亲人,同样能够表达一份情感的寄托。
不管是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还是墓前献花、网上敬花、水溶信笺等现代祭奠方式,都是为了缅怀先人、寄托一份哀思。墓前献花、网上敬花、水溶信笺等无烟祭奠方式,更加生态、环保、文明,既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缅怀,又融入绿色环保理念,更应该得到推广倡导。
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时期就有。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有着几千年历史,是一种民俗,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延续中华文明、传承孝道等传统文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传承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移风易俗、抛弃糟粕,提炼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精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在这方面,北京西山大觉寺的做法值得借鉴:祭祀先人,敬香不烧香。同是千年古刹,走进北京西山大觉寺,感觉更加庄重、肃穆,更有仪式感,在清静、清新、和谐的环境中,更能激起和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追思。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南北之间也存在生活习俗的不同。在倡导无烟祭祀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疏导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倡导无烟祭祀,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不能把正常的扫墓祭祖与封建迷信活动混为一谈。在保障人民群众祭祖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尊重民族习俗,让祭祀活动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