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丹顶鹤在江苏省越冬地记录不再仅是盐城,南京溧水的石臼湖也‘入选’啦!”2021年10月启动的江苏省南京市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近期“捷报”频传。
据南京农业大学调查团队介绍,除了在南京溧水段发现丹顶鹤外,亚洲长翼蝠首次被记录,高淳也发现分布着南京本地最大的白鹇种群。
长江以南首次迎来“天外来客”——丹顶鹤
“这不是我们第一年观察到丹顶鹤‘一家’,它们也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南京农业大学调查团队成员包浩然给记者展示的照片里,丹顶鹤“一家”羽翼轻扬,正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根据它们携带的GPS定位装置,调查组已连续三年在石臼湖观察到来自俄罗斯的丹顶鹤“一家”。
安徽水鸟调查组拍摄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也是迁徙候鸟。“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东部、蒙古、韩国、朝鲜、日本等地,大陆种群每年冬天都会从北方来到中国沿海区域越冬。”包浩然介绍,其中最有名的越冬地是江苏省盐城市。
2023年1月,江苏、安徽调查组再次来到石臼湖寻找丹顶鹤一家的身影,意外发现它们从马鞍山博望区飞入南京溧水界,这是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南发现丹顶鹤越冬的身影。至此,南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增加丹顶鹤一种,同时为南京新纪录种。
据了解,丹顶鹤在我国越冬地都选在长江以北,此次选择在长江以南的石臼湖越冬,证明石臼湖经过多年湿地保护,环境得到提升,吸引了丹顶鹤“一家”的到来。
这次它们为何会来到溧水段?调查组专家分析原因是博望段水位下降出现草滩,而溧水段水位相对较高,形成丹顶鹤喜欢的浅滩,食物更充足。
南京生物“宝库”再添新成员——亚洲长翼蝠、南京最大白鹇种群
耳短而宽,毛短而密,亚洲长翼蝠因其具有相对狭长的翼而得名。2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组在汤山一洞穴中采集到长翼蝠科的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Hodgson, 1835)标本1号。
亚洲长翼蝠 包浩然摄
“经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确认为南京翼手目物种新纪录科、新纪录种。”包浩然介绍,目前调查组正在通过骨骼形态度量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该样本。
在距离汤山100多公里的高淳区也传来了好消息。
调查组在高淳区多处山地布设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的影像,为高淳区鸟类新纪录。
白鹇雄鸟 包浩然摄
“架设在高淳山区的其中2个红外相机位点,都监测到了至少1个繁殖对和1只雄性亚成体,说明上述区域存在稳定的繁殖种群,而多个监测位点的白鹇个体数量超过4只。”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国富解释道,上述数据显示高淳境内可能有南京最大的白鹇种群。
白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2016年下半年,江苏南部丘陵山区首次监测到白鹇,当时为江苏省鸟类新纪录。2019年冬季,南京溧水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无想山林场红外相机监测到白鹇的稳定种群,至此,南京成为江苏第二个发现白鹇的区域,也成为目前国内监测到的白鹇地理分布最北界。
“在高淳境内发现的多处白鹇分布位点,填补了该物种中间空白的地理分布区,进一步支持了白鹇种群北扩的事实。”高国富说道。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调查组还通过与江苏观鸟会展开合作,构建南京鸟讯协作组。“我们将借此建立长期观测数据积累和长效区域鸟类监测机制,共同进行南京鸟类多样性热点区和优先保护地的评估分析。”高国富介绍,近三个月来,协作组已记录到的南京鸟类新纪录共计6种,分别是丹顶鹤、渔鸥、赤红山椒鸟、鹊鸭、灰背隼和棕颈钩嘴鹛。
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正在变厚——2530种物种
“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随着生态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频频出现。”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副处长刘琉介绍,近年来,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为了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自2021年10月份启动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来,调查团队通过实地探查、在野外架设红外相机、遥感等方式进行观测,已累计完成986个样线、86样地、4588样方和580样点的野外调查工作。
“经过一年四个季节的不间断观测,调查的阶段性成果让我们首次基本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样性种类。”刘琉说,目前合计记录到846种植物、324种陆生脊椎动物,636种昆虫、579种水生生物、145种大型真菌,合计2530种物种。
此前,这次调查还发现了铅山壁虎,是自1982年首次记录后,40年来第二次被发现并记录;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植物水蕨在南京存在野生种群;紫金山明城墙附近找到了野生的水杉群,是世界城市环境中已知最大的水杉天然更新种群。
“南京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正在变厚。”刘琉表示,本次调查的所有样线、样地、样方、样点将永久留存,布局南京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待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束后,南京市将像监测大气和水一样,对“它世界”开展监测和保护。
“同时,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工作,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刘琉说。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