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公园无界,但赏景有界

时间:2023-04-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逛公园赏春景是市民最惬意不过的幸福时光。今年是北京等城市建设无界公园迎来的首个春天,很多公园不仅拆除了外围围栏,而且内部栅栏也拆除了,公园赏景观花真正实现了开放式无障碍。

“无界公园”是一个新理念,顺应城市发展,深得民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市民体现出较高的文明素质,更加爱护呵护身边的一草一花一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游客随意穿越草坪,有的拉扯树枝拍照,更有甚者随意折断花枝。一个人这样做可能影响并不大,但公园每天的游客成千上万,如果这样想、这样做的人多了,怎么能留得住满园春色?

在公众场所,最应防止的是“破窗效应”。生活工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如果人人都遵守规章制度,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家会自觉维护这个好的环境。如果有人不遵守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群体效应,不珍惜环境的人多了,好的自然环境就没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交通出现暂时拥堵,大家都自觉排队顺序通过。如果有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插队抢行,往往会引起其他车辆效仿,破坏原来的秩序,结果是更堵了,也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建设无界公园亦是如此,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没有旁观者局外人,都是践行者受益人。

笔者发现,在穿越草坪、拉扯树枝拍照、折断花枝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孩子。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家庭也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知行合一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落实到行动中,家长往往没能做个好榜样。

公园围栏虽然拆了,道德和管理的围墙却树得更高了。这需要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但关键要强化社会公德教育,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公园无界,赏景有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建设无界公园,需要每一个人主动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从自己做起,共同承担起城市主人的社会职责。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