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守护生物安全 防外也要控内

时间:2023-04-15    来源:中国环境APP   

生物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当前,外来入侵物种愈演愈烈并已发展成全球生物安全中的重大问题。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态势严峻,已经对国内生物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显著影响了我国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背景下,守护生物安全更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来物种通常历经“引入—定居—归化—入侵”四个环节,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侵害。而目前,仅外来植物,中国就已有大约1.4万种,其中约950种为归化物种,约400种已经入侵并造成实质危害。因此,在对已经入侵的外来物种进行重点关注的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国内大量分布的还未造成入侵的外来物种进行防控。

厘清习性科学防控。根据物种习性加以防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动植物各有其喜好,或喜暖、或喜湿、或喜阴、或喜干。在防控上,要对外来物种在原产地的生境特性、繁衍特性、食物特性等习性加以摸清摸透,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针对性施策。此外,亦可根据原产地的土壤、气候等指标用最大熵模型等生态学方法来模拟外来物种在我国的适宜分布区域,以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精度和准度。

打破壁垒提高效率。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既有专业上的学术壁垒,也有空间上的行政区划壁垒。一方面,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打破专业壁垒,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合力来推动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理论的实践落地。另一方面,忠实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自然环境要素为基础,系统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不同区域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提高防控效率。

细化责任控制流动。防控要抓牢关键少数。大量外来物种常常是基于观赏、药用、环保、宠物等目而有意引入。但由于后续的经营不善、管控不严等原因,导致其在野外大量定居、归化,并形成恶劣入侵的现状。因此,要对外来物种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的养殖场、园艺公司、植物园等重点单位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监控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加强监控力度,细化主体责任,进一步扎紧外来物种在我国扩散的口子,截断其进入自然界的通道。

定期监控关注变化。外来物种并不都会形成入侵,但外来物种归化是入侵的前奏。部分外来物种在当地定居归化后,常常潜伏一段时间繁衍生息壮大种群,随后才逐步呈现其入侵性。比如,薇甘菊从香港首次发现到在深圳大规模入侵,潜伏了大约80年。因此,要对已经归化的外来物种进行定期监控,了解其种群动态变化。一旦有扩散爆发的趋势,需要提早介入,进行防治。

长期坚持稳步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通常有着较强的入侵性和扩张性。在清除方法上,目前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良方妙计。这就要求各级管理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牢牢抓住不放手,脚踏实地做“潜功”,坚持长期稳步推进,为后人铺路,为子孙造福,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