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调研100多家海洋馆:与鲸豚同游产品何以渐成“网红”?

时间:2023-04-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你是否向往化身潜水员,与鲸豚一起畅游水下?

4月14日,正值世界海豚日,环保机构“无境深蓝”发布《中国海洋馆鲸豚同游产品调研报告》,聚焦国内海洋馆提供的与鲸豚同游产品,关注氛围感“大片”的背后。

22名志愿者通过海洋馆官方网站、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挖掘线上信息,调研了国内100多家海洋馆。调研发现,近年来,与鲸豚同游产品渐成“网红”。然而,其背后的安全风险却往往被忽视。

海洋馆运营受挫,但与鲸豚同游产品数量增加

2019年,中国鲸类保护联盟(以下简称鲸盟)发布的《急速发展的海洋公园产业》报告显示,我国大陆的海洋公园产业正在快速扩张,百余家海洋馆在营业或筹建中。

今年,“无境深蓝”联合志愿者针对鲸盟上述报告中提到的80家海洋馆展开跟踪调查后发现,其中仅有63家海洋馆仍在运营,而2019年在建的海洋馆目前超过一半尚未建成。

调研人员分析:“可能是受到疫情影响,过去3年多,海洋馆产业发展式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运营的海洋馆中,提供鲸豚表演和与鲸豚同游类产品的海洋馆数量却有所增加。

社交平台助推高价同游成“网红”

拍出水下摄影大片,是与鲸豚同游产品的重要卖点。根据调查,此类产品主要由潜水俱乐部绑定场馆打包出售,价格整体较高,根据摄影服务的不同而有所浮动,但绝大部分是千元级别,以3000元—4000元区间的最常见,一般包含下水费用(门票、场馆费)、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等。

调研人员分析,相关产品走红的背后,是人们对美的追逐和彰显个人身份的需求。

在社交平台上,惊艳的与鲸豚同游大片自带流量。调研人员收集到的60条相关帖子或视频,共获得15万点赞量,其发布者不乏明星艺人和网红博主。

社交平台也是与鲸豚同游产品营销主要渠道之一。与之相关的水中摄影照片、视频、帖子数量众多,其中超过一半为产品营销者所发布。

主打“速食式”体验,风险被忽略

备受追捧的与鲸豚同游大片背后,却暗藏风险。2020年和2022年,国内都曾有体验者在项目中被咬伤等意外伤害。

那么,营销者是否会提示产品风险?

调研人员以产品咨询者的身份联系营销者时,得到的答复是:“不会有危险的。”“海豚很亲近人的。”

在产品咨询和销售过程中,营销者并不会主动向消费者提及与鲸豚同游的潜在危险,即便被明确问及,他们也会作出否定回答,并倾向于以攻击性很弱甚至无攻击性的观点来解释鲸豚的行为,以达成销售目的。

不少公众陷于对鲸豚的盲目拟人化想象中。在某网络社区平台上的43条相关帖子中,有13条呈现了发布者对被圈养鲸豚的认知,其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黏人”和“可爱”。

而营销者也更愿意强调:“海豚抱抱超级黏人,喜欢‘贴贴’。”“治愈所有不开心。”至于同游生物的信息,如年龄、性别、种类、来自什么海域、是否有伤人前科等,消费者则无从知晓。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