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我们在传统嫩芽采摘基础上,实现了大叶茶的开发利用,大幅提升了茶园单位产量和经济价值,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日前,记者走进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县“两山”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竹溪是“中国茶业百强县”,现存茶园总面积达32万亩,可采摘面积超过16.5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0万亩,通过有机茶认证基地面积3.5万亩。
尽管坐拥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但竹溪茶叶资源却长期处于低效开发的状态。传统的茶叶采摘只采嫩芽,每年的采摘期不到三个月,采摘期过后茶园处于长时间的“休眠”状态。面对茶叶产业发展困境,竹溪县创新推进“两山”生态公司建设,以“两山”公司为平台整合低效茶园,有效推动了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竹溪县积极运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指导传统茶产业转型发展,并创新性引入竹溪“两山”公司参与茶产业开发工作,实现了“芽茶+大叶茶”双链推进的茶叶开发新路径。
为推动生态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通过科学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竹溪县于2021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了两山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全县生态产品和生态资源的收储整合、经营开发、市场交易、资本运作、展示推介等工作。
竹溪“两山”公司以茶产业发展为切入口,通过政府搭桥、市场运作的方法,与60余家茶叶合作社签订《受托支付协议》,对整合后的茶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和统一开发,推进大茶产业的发展,探索自然资源整合发展的新路径。
与茶叶合作社签订协议后,竹溪“两山”公司利用茶叶经营权及预期的大茶收益进行信用贷款,公司作为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和资金管理方,积极引入金融机构的资金注入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解决了茶农资金匮乏和精制茶项目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此外,竹溪县还专门出台了《竹溪县金融业支持茶产业链信贷投放暂行办法(试行)》,加大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2022年2月,竹溪县农商行首笔“茶叶贷”资金正式放款,到账6000万元,用于精制茶产业园的建设。
竹溪“两山”公司还与省农担公司签订担保协议,与竹溪县农商行签订50亿元综合授信意见书和3亿元茶业贷款合同,两山公司作为资金管理方,收取管理费用,两山茶产业链的第二笔收入通过两山公司留在了竹溪,保证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行。
为保证茶园经营效益,提升农民收益,竹溪建立基地统一认证、大茶统一采收、产品统一包装、质量统一管理、品牌统一维护的“两山平台+集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组团发展模式。竹溪“两山”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茶园管护服务协议》,在茶园管理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帮助合作社对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变过去粗放的个体经营方式为集团化集约型经营方式,提升了茶产业的成本质量控制水平。
为积极应对传统茶产业发挥效益时间短、留不住人等问题,“两山”公司积极推进大叶茶综合开发利用,助力农户增收。为解决大叶茶销路问题,“两山”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大叶茶采购合同和大叶茶购销合同,包购本地大叶茶,解决了茶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为应对个体茶农职业化水平不高、宣传推广能力有限的问题,“两山”公司引进灵芽茶业集团进行专业化运营,建立健全产品标准,统一产品包装,“新装上市”的竹溪大叶茶远销海外。
竹溪“两山”公司通过对传统茶叶资源的深度开发,全面提升了茶叶的综合经济收益,让传统茶产业发展中处于闲置状态的大叶茶和老茶树变成了畅销海外的“俏手货”,建立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溢资产”的正向循环。
通过“两山”公司推行“芽茶+大叶茶”双推进的模式,让原本不到三个月的采茶期延长至八九个月,芽茶嫩叶采摘完后,继续采大叶茶,持续创造经济效益。竹溪县也通过发展大叶茶,带动了农民增收,茶农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提高了茶叶综合收益的同时,也把人留在了农村,让茶农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两山茶产业链的第一笔收入实实在在装进了茶农自己的口袋。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