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本报评论:科学精准用好环评豁免“指挥棒”

时间:2023-05-12    来源:中国环境APP   

去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环评豁免新政,为不少企业免除了环评审批手续,项目投产周期大幅缩短、前期成本大幅降低。环评豁免后,建设单位坚持依规慎行,主动达标排放,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环评豁免制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近期,笔者发现,个别地方为加快经济的快速复苏,在推行环评豁免制度时生搬硬套,上下“一般粗”,对各企业不加区分,粗放发展企业同样可以享受免做环评待遇,只督促企业配备降尘设施,而并未责令企业做足“功课”、补齐短板。同时,在免除环评手续后,缺乏后续监管的“后手棋”。

这反映出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环评影响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当地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对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认识不够全面、系统,发展只顾眼前利益,不谋长远,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成绩单”添彩。

片面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忽视绿水青山保护,缺乏统筹谋划、系统治理的关口意识,是区域环境保护的“致命伤”。目前,环评发挥着防范环境风险的重要作用。比如,一些地方机制砂行业业主,原本文化素养不高,甚至不懂环保常识,管理粗放,缺乏高度的行业自律和环保自觉,常常出现环保设施不配套、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问题,环评监督这堂课还达不到自学的水平。一旦环评门槛降低了,或滥施环评豁免,环境风险将大大提高。

从某煤炭镇废弃矿山机制砂行业现状看,环评豁免后,真正添置了除污降噪设备的仅有1家企业,开发利用矿山碎石资源和废弃物的成本更加低廉,且机制砂行业一拥而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这不是良性的增长,很可能会养痈为患,甚至可能演变为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的“痛点”。

推行环评豁免清单和告知承诺制的同时,要强化环境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对环境影响大、风险高的行业项目,要实施分类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技术评估审核关,推行信用等级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若一味轻率地滥用环评豁免权, 随便“开绿灯”,很有可能导致一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愈演愈烈,让绿水青山蒙尘,严重侵害公众的环境合法权益,这样的发展路子注定走不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推行环评豁免和告知承诺制的同时,更要强化监管服务,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不仅是党中央的重要要求,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企业发展壮大、行稳致远的立足点。各地要切实担负起属地监管责任,科学、精准地用好环评豁免这根“指挥棒”,实现激活创新创业的“一潭春水”和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双赢。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