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打通“信息孤岛”,吉安执法迈入“数”时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无人机巡航、无人船走航、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用电监管系统……随着一批批现代化环境监测监管设施的投入使用,江西省吉安市建立健全空地一体环境监测监管网络体系,打通“信息孤岛”,“智慧监管”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迈入“数”时代。

“如今,我们的执法能力、监管手段、覆盖范围、打击力度均超历史水平,能够到达任何一个地方,有能力监测任何一种常规污染源。”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一科科长胡健俊深刻体会“数”时代的变化。

无人机巡航,执法覆盖面拓展

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直接飞往某企业生产区进行低空“侦察”。

“往左边飞一点,再飞低一点,稳住了,看这里还藏着一个烟囱。”近日,吉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胡信琰娴熟操纵无人机对企业环境、环保设施进行“体检”。

“我们的无人机搭载一个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和多个气体监测探头,不仅能够监控拍照取证,还能够监测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指标。”胡信琰介绍说。

连线后台,工作人员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迅速对无人机回传数据、图片进行分析,比对历史数据,准确掌握大气污染情况,迅速锁定大气污染源。

“无人机巡航监测,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监管的不足与局限,彻底解决了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的监测问题,如高层建筑物、有障碍物遮挡、地形复杂等,大幅提高了环境污染源监测精准化、监管智能化水平。”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谭励说。

目前,无人机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吉安市环境各领域,监测检查河流、大气污染源、污染口等,追踪黑烟囱、监察秸秆焚烧等情况,监察夜间治污设施停运、违法排污等情况,还可以通过航线设定、无人机自动航拍对违法企业进行调查取证。

第四方巡检,执法精准度提高

“某涉水企业的总排口出水水质出现异常,疑似有人违规操作。”4月27日22时许,吉安市生态环境局第四方监理机构工作人员网上巡检时发现了问题。

闻令而动,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连夜突击,驱车直奔事发现场,开展系列调查取证工作。

查现场、调视频、看数据、阅资料、作笔录,吉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通宵达旦,查找线索、固定证据。经确认,该涉水企业存在篡改监测数据、超标排污违法行为,遂立案进行调查。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时,我们将自行调配好的达标水样代替监测水样,手法如此隐蔽,没想到还是被逮个正着。”该企业负责人坦言,“感觉身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防着。”

针对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存在的监测结果失真,企业花钱买数据、买合格等突出问题,吉安市利用在线监控技术平台,购买第四方监理服务,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排污情况实施全天候、非现场、无盲区监管,及时发现企业违法排污情况,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今年来,吉安市通过第四方监理机构强化对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平台线上数据和视频、线下监测设备和监控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数据1151条、疑似违法排污线索4个,全市重点排污单位传输有效率达到99.77%。

大数据跑腿,执法质效能齐升

登陆用电监管平台—查看异常企业—进入警情中心—查看是否有实时报警与历史报警情况—查看历史报警企业申报与运维反馈情况……依照工作提示,新干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新入职人员周小金一会儿工夫完成了用电监管系统操作,对全县重点企业进行了一轮检查。

“用电监管系统,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平台,通过对排污单位生产和治污设施运行状态关联分析,可及时发现治污设施关闭、空转等异常现象。”新干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常务副大队长聂敏介绍说,如今,我们通过电脑、手机APP,可以足不出户查阅排污企业污染设施用电用能及工况情况。

据了解,新干县用电监管系统包括用电监控探测器、无线数传终端、用电监管平台等,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企业总用电、工艺生产设备用电、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用电等数据,跟踪了解企业生产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时掌握报警信息和异常情况,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目前,用电监管系统正在吉安市乃至江西省加力推广,基本形成数据跑、人不跑的“数”时代,吉安市执法效能呈现出几何级增长。

“推行用电监管系统,彻底扭转了执法监管从过去的人海战术、撒网式监管向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变,实现执法资源精准投放,缓解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之间矛盾。”谭励表示。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