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一棵树让一条路,值吗?

时间:2023-05-22    来源:人民日报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为一棵树让一条路,值吗?

前不久,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一棵“超高龄”古侧柏长出新叶,生机勃勃,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知道,这棵古树一度遭遇生存危机: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加上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使得古树根系伸展不开,难以吸收足够养分。为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当地不但拆了挡墙,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远了。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这些年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因拓宽道路,一棵树龄超200岁的鸳鸯古槐从街边“跑”到了路中间。为保护这棵古树,规划建设部门在路中间设置绿岛,让路“绕道”而行。还有的地方为避让古树,对高速公路施工线路进行调整变更……

古树历经沧桑,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兼具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古树让路,保护的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在传承和保护一段历史记忆。当然,“让”的代价会增加经济成本,但很多时候判断“该”与“不该”,不能仅仅用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

“路让树”,让出的是什么?

为树让路带来的是生态之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底色。城市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代名词,保护一棵古树、植下一方绿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展现生态之美,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树让路带来的也是乡愁记忆。一棵古树、一座老建筑、一条老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人们割不断、舍不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乡愁记忆留住了,沉淀的是文化底蕴,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

“礼让”大自然,投入更大成本、短期看不到收益,表面看是“吃了亏”,实则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锚定的是生态与发展共赢。比如有的地方有山有水、古木参天,将绿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种树、养鱼、建民宿,引来八方游客;还有的地方发展循环农业,把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生活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要给生态留足空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服务日常生活到推进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角落。这些细节里的“绿色”汇聚起来,就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原标题:“路让树”里有深意(纵横)

(摘编自《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