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5月初的班德湖,早上气温只有2℃,这里海拔4600米,空气稀薄。几十只斑头雁正在湖边嬉戏觅食。在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来自浙江的志愿者陈泽森和来自江西的志愿者熊熙,一大早已经抬着水桶来到保护站50米外的湖边,他们要每天4次来水源地为站上的3名工作人员取水做饭。陈泽森熟练地打开盖板,通过过滤网取水。这个水源同时还是近5000只斑头雁、藏原羚、藏野驴的饮用水源地。熊熙拿起手机拍下了一张班德湖岸边的照片,手机上,清晨泛着蓝色的画面,几只斑头雁在空中滑过。
志愿者在站上每个工作周期为十天,每天要记录下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保护站周边环境的变化,调查走访周边牧民群众进行环保宣传,最重要的是还要自己烹饪做饭。
“我印象中的沱沱河和班德湖是长江的源头,到处都是水,水质应该很好,可我们发现,在保护站里,烧的水壶里总有水垢而且口感不是很好。”来自江西南昌的熊熙说
“我们每天与斑头雁、藏野驴、藏原羚甚至是雪豹共饮一湖水,这更让我体会到水和生命的重要性” 熊熙补充道。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稀疏的亚洲水塔上游河源区,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微乎其微。这里水体的化学组成,主要由基岩性质、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决定。尽管受地质背景影响,少数河流沉积物和温泉的砷含量较高,但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整体属于优质。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每年向下游地区输送洁净水资源达600多亿立方米,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来自浙江的志愿者陈泽森和来自江西志愿者熊熙不到7点钟抬着水桶来到保护站50米外的湖边,他们要每天4次来水源地为站上的3名工作人员取水做饭,这个水源同时还是近5000只斑头雁、藏原羚、藏野驴的饮用水源地。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政府等支持下,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通过志愿者招募,联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持续开展班德湖水鸟监测。图为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监测站的志愿者维护视频设备。
班德湖是长江源沱沱河畔一个仅4.5平方公里的小湖,是斑头雁重要的繁殖地。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开展班德湖水鸟监测标明,在班德湖共记录到61种鸟类,其中有21种典型水鸟物种,班德湖已经成为水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
2021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联合利华沁园品牌、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三江源•沁源行动”。行动以10年为期,守护中华水塔,围绕“守护净土”“焕新传统”“净美家乡”三个板块开展活动,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中华环境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表示,沁源行动做了很多探索创新工作,利用这个平台引领更多的企业力量,和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赫万成表示:两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先后在三江源地区8个试点村开展了村级生态保护组织能力提升、水源地巡护和环境清理行动、管护员和志愿者培训、“沁源卫士”奖励等工作,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建设了24座“沁园水站”和11座“零废社区”宣教点等。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三江源社区群众在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永禄表示:“三江源•沁源行动”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保护站点建设沁园水站,帮助那里的巡护队员、环保人士、科研工作者解决了日常饮用水安全问题,也为来往的司乘人员和游客带来了饮水方便,尤其是在海拔约4500米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建立的沁园水站,解决了那里长期存在的饮水难问题。
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罗松曲扎和索南,正在为队员们烧水。五道梁因海拔和地势,无人区有很多湖,但是这里很多是咸水湖,里面的水,没法饮用。植被较少,空气中含氧量很低。“我们每天要到40公里外的水源地取水,长期喝地下水,肚子会疼”罗松曲扎说。
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姜文多杰在青藏线下一处河道介绍,这是一处藏羚羊迁徙通道,每年6月,大批藏羚羊从这里穿越青藏线,这里虽然水源众多,但人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多年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救助中心全力救助以藏羚羊为主的各类野生动物六百多只,放归大自然的藏羚羊达到五十余只。图为保护站工作人员检查围栏。
“三江源·沁源行动”设立的11座零废弃宣教点,通过多样的趣味互动和宣传方式,在不断传递保护生态环境和守护三江源的理念,让更多人关注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意义。
在海拔2828米的格尔木绿色驿站,来自四川成都的志愿者吴微在驿站厨房喝水。吴微介绍,带走垃圾的活动以交通便利的青藏线为依托,充分发挥保护站的地理优势,既减缓了生态脆弱地区的垃圾存积和污染问题,也向途经游客和自驾车辆做出环保倡导和示范。
三江源·沁源行动为沱沱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安装了净水系统,帮助那里的环保人士、科研工作者解决了日常饮用水安全问题,也为来往的司乘人员和游客带来了饮水方便。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长河,哺育着下游数亿人群,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也因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野生动物天堂”。位于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的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头,居住着世世代代守护长江源的人们。这里的生态管护员不仅要进行水源地巡护,清理水源地附近的废弃物,还要推动野生动物种群调研、野生动物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尽管这里水资源丰富,但高寒、高海拔造成水沸点低,极端的自然环境为当地保护站的稳定洁净饮用供水带来挑战。中国疾病防御控制中心研究员白雪涛表示,三江源具有丰富的水源涵养,滋养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原氧气含量较少,空气干燥,人们更需要补充健康足量的水分平衡体液、调节血液循环,保障高原饮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班德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以西约30 公里处,距离沱沱河北岸最近约1公里。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带性高寒植被,孕育着诸多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如藏野驴、藏羚、藏原羚等有蹄类动物。
目前在青藏线上有6个绿色驿站,每天都有三四十名志愿者在驿站,他们以垃圾回收为主要工作,面向长途客货车司机、自驾车游客及当地民众开展生态环保公益宣传。
沱沱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在站内的化粪池基础上增加污水过度池和除臭设施,并建立140平方米双层玻璃阳光房温棚,建造一个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引入一个100平方米的室外池塘,可日处理2吨废水。图为工作人员在测试设备。
三江源·沁源行动”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还将在唐古拉山镇的多尔玛村、措力玛村以及长江源班德湖周边生态村开展长江源野生动物监测等方式,支持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以“源头一滴水 世界一条江”为办学理念, 联合“绿色江河”环保组织,成立“长江第一小卫队”,开展校内垃圾分类工作 ,将易拉罐,牛奶盒子等进行清洗回收。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形式带动学生家长,共同提升保护环境意识和垃圾分类工作。
联合利华水和空气健康要素品类中国区总经理潘诗阳介绍:青藏公路是西藏与其他省区之间的重要通道,承担着进出西藏物资运输的任务,每年往来青藏公路沿线的司机、游客众多,不冻泉、五道梁至唐古拉山镇等生态保护站“沁园水站”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保护站工作人员日常用水,还能为更多人提供沿途饮水补给。而此次为海拔4600米至4800米的各站点安装净水设备,不仅要针对当地水质特征定制过滤系统,也要对净水设备应对高海拔、低气温做独特处理,用沁园专业的净水技术守护更多人的饮水健康。
据悉,2023年,三江源•沁源行动项目还将支持绿色江河联合科学家、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长江源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工作人员,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每年对草原及湿地管护员进行4次-6次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等保护工作。
原题:聚焦长江源 护山宗水源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