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清风谈:加强财会监督 及时发现并遏制贪腐行为

时间:2023-05-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出发点,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突出政治属性,加强完善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要求的贯通协调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监督体系,推动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目前曝光的生态环境系统贪腐典型案例中,无一例外都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关联交易和违反财经纪律等情况。尽管腐败分子会竭尽所能企图掩盖各种贪腐行为,但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的财务体系中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必然会成为发现贪腐线索的重要一环。

近期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正在积极探索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加大政治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线索移送、重大问题移交处理等相关工作机制,推动查处一批违规问题、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完善一批制度规范,更加有效发挥财会监督的震慑作用,促进监督提质增效,把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

从近年来查处的生态环境系统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中可以发现,许多腐败分子都是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甚至是“一把手”,或是具体掌握财务、人事、资金、项目、资源等特殊岗位的人员。这些人往往又交织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关系网、人情网和利益网,导致单位内部的财会和纪检监督形同虚设,甚至常规的上级巡视、第三方审计、年度考核和离任审计等,因为没有得到被查单位内部的有效配合,而很难突破腐败分子构筑的强大“护城河”,难以掌握单位真实的财务收支等情况。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定期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对下级单位开展专业、系统的财会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发现违法违规违纪线索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财会监督取得实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应针对重点领域多发、高发、易发问题和突出矛盾,分类别、分阶段精准施策,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监督效能。考虑到腐败分子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拒绝、阻挠、拖延财会监督,提供虚假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财会资料及信息,因此对生态环境部门涉及的环评审批、环境执法、生态环保督察、许可证发放、项目分配和政府采购、“三公”经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网络维护等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必须予以相应的延伸和拓展。有针对性地到关联部门、下级单位、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和商业服务单位,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所需、工作实际、办公用品采购和第三方服务等实际情况,抽查一定比例的财务收支项目,逐项核实财务报销和相关票据的真伪及水分,及时发现和挖掘出深层次、隐形变异的腐败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