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来源:中国环境APP
做实调查研究、推进整改整治、助力绿色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以理论武装指导绿色发展实践,以调查研究破解治污攻坚难题,汇聚起推动南京市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载体抓手,深化调查研究解难题促发展
进园区,访企业,问专家。
“我们将聚焦全市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涂装)行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邀请专家深入试点企业,对企业产污环节、高耗能环节、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现状进行系统调研。”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污防处处长张志民和同事们一起,带着专家团队,走访了南京多家企业。
“专家来了,我们放心多了!”一张圆桌,南京佳盛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面对面交流,有关清洁生产的大小难题都在一问一答中得到了解决。最近,南京的许多汽车制造企业迎来了一批专家团队,从工艺流程到清洁生产方案,专家团队结合企业实际,“对症下药”给出指导性意见。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南京市汽车整车和零配件制造(涂装)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中的重难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沉到一线,察实情、谋实招、办实事。
南京市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涂装)行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为推进试点工作按期顺利完成,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邀请汽车行业专家、清洁生产产业专家,分片区深入试点企业。
“系统调研的同时,还要就行业共性问题、清洁生产整体审核流程等,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开展全流程诊断分析。”参与调研的专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重点听取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出具体分析建议。
“推行清洁生产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污防处处长张志民说道。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扎实开展“三听三问”活动,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形成一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通过“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梳理形成100个噪声异味污染问题清单;通过各单位、处室全面深入开展自查,梳理形成100个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清单。“两个一百”问题清单的梳理,为调研课题的选择和工作推进的重点指引了方向。
调研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配合处室、完成时限……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调查研究课题以清单形式快速展开。在明确调研方向的基础上,对照治污攻坚年度重点任务,紧扣主责主业,聚焦难点、堵点、 痛点,逐条认领短板弱项。将“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身边问题
走基层,找问题,敢动真碰硬。
在江宁,企业工厂门口竖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硕大的屏幕上,一条条详细公示着企业整改的进度。这样的大屏,周边的小区内部也同步安装上了。“企业干了什么?空气质量到底怎么样?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都清清楚楚。”江宁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站在大屏前,逐一介绍大屏上的公示信息。从企业监测报告到大气环境质量等信息,满屏的实时数据,让群众更安心、更放心。
“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实际成效。
“如何解决群众反复投诉问题?如何提升信访办理水平?如何优化夜间施工审批及监察工作?”5月25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进一步强化夜间施工监管及群众反复投诉问题处置工作会议。会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宁晖一连串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是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期盼与努力。
变“等上门”为“靠上去” ,六合生态环境局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身式”的攻坚治污,运用“大数据+互联网+铁脚板”管理新模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消除在源头;点对点、面对面,深入一线“零距离”,江宁生态环境局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约访”、变“等访”为“走访”,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按照“一个片区、一名局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套稳控措施”办法,“板块”式运作,定人定责,明确期限,一包到底,直至“案结事了”。这些小片段,汇聚成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优化环保服务,保障服务重大项目高效落地
想办法,促发展,务求见实效。
在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一个高频词,也是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很多企业的困难正是在“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中发现并解决的。主题教育中,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行政许可审批、排污总量指标保障、执法和包容、环保帮扶行动保障等4类14项具体举措,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130多家企业,在宣传政策的同时,帮助企业解难题、通堵点、促发展。
环保服务“加法”,企业发展“加速”。“对依法须办理环评手续的建设项目,早一天取得批复,项目就能早一天开工建设、早一天投产见效。”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推动全系统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着力解决基层、企业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使实劲,以实际行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企业办事“提速”,压缩项目环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材料一箩筐”精减为企业承诺书和环评编制文本2项材料,将过去的“程序一大堆”改为直接作出审批决定,组织评审时限缩短为10个工作日;为企业治污“疏堵”,优化排污总量指标保障。探索排污总量指标平衡担保豁免试点,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指标等量替代试点,实施排污总量指标奖励政策。
“送法进企业,服务面对面。对企业发展,我们的服务远远不止这些。”从江北新区试点实施环保辅导员制度、统筹执法“力度”与“温度”,到设置“绿桥驿站”、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诉求接待服务,再到提供管家式服务、帮扶176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点滴举措,彰显了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为企业发展“解难”、为企业管理“加码”。
今年5月,南京市又申报了7个“绿岛”建设项目,自2021年7月以来,共有21个“绿岛”建设项目压茬推进、滚动实施,为中小微企业治污减排提供极大方便,显著减轻了企业的治污成本,提高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