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福建霞浦:蓝色经济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时间:2023-05-31    来源:中国环境APP   

向海而兴,依海而富。地处福省建东北部的霞浦县,海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碧海溢彩、落日熔金的霞浦滩涂,享有“国际滩涂摄影胜地”美誉。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霞浦全县渔业从业人口达26万人,占全县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海水养殖业年产值超百亿元。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这里的海上养殖一度出现无序无度的状况,生态环境受损、城市发展也受到影响……

福建霞浦海滨景色。夕阳洒落在滩涂上,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十分美丽。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福建霞浦海滨景色。夕阳洒落在滩涂上,变幻出不同的色彩,十分美丽。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为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霞浦不断打出海洋生态保护“组合拳”,通过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恢复海上养殖生态,推动生态环境和经济协同发展。

福建宁德霞浦县三沙镇海域,蓝色浮球随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胶渔排连成一片“海上田园”。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综合整治包含两方面。其一,通过“清海行动”,合理规划渔排数量、饲料投放与养殖规模,大大减少了海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改善;其二,升级改造海上养殖设施,用可再生的环保塑胶浮球替换原先的泡沫浮球,推动海上养殖向生态环保可持续转变。

飘网、渔船、滩涂、阳光相映成趣,这一幅美景出现在了小浩摄影点的滩涂上。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飘网、渔船、滩涂、阳光相映成趣,这一幅美景出现在了小浩摄影点的滩涂上。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在改造养殖设备的同时,霞浦同步推进海漂垃圾治理、航道清理、养殖区域规整,并在海上设置垃圾桶、改造卫生间,引导渔民自觉养成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霞浦海面又恢复了蔚蓝。

海漂垃圾少了,生态好了,鱼类多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让霞浦的旅游业焕发了生机。

福建霞浦海滨景色。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的拾间海民宿。本报见习记者赵晓宇摄

这些年,霞浦立足海洋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渔旅、民宿+摄影等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一批渔旅融合精品项目,形成以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牙城镇梅花村等为代表的沿海民宿群,产业带动效应逐步凸显。

住民宿、吃海鲜、体验赶海……如今,旺季的霞浦一房难求。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