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愿用画笔唤起全社会同心协力,为我们自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鸥飞鱼跃、人水和谐的蔚蓝大海。”当被问到“我心中的六五主题该如何表现”时,画家张琪动情地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也立法将每年6月5日定为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每个中国人都是现代化的建设者、见证者、受益者,5月18日,中国环境发起了“画出我心中的六五主题”征集活动,一时间,中国环境APP随手拍栏目被图文并茂的投稿装点得绚丽多姿、精彩纷呈,其中,有一组国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正是画家张琪。
张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曾斩获“2012全国工笔画展”“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全国工笔画展”“丹青扬州”第三届全国工笔重彩画作品展等多个优秀奖,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企业、私人收藏,还入选了“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此次参加中国环境APP“画出我心中的六五主题”征集活动,他带来了自己最新的创作——渤海珍宝。
“《渤海珍宝》主要是画渤海湾常见的海洋物种。”张琪说。“这个系列其实是‘小题、大画’,我是先从目前比较常见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渤海鱼类、贝类入手,比如加吉鱼、对虾、海螺等,计划先画渤海鱼类大概100多个品种以及50多种贝类,后续还会补充一些深水区的,目前不太常见的甚至已经消失的海洋物种。”
在张琪笔下,一个个海洋生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缤纷的色彩、细腻的线条,既追求具象写实,但又不拘于素材,因此,不仅造型精确,而且自然灵动。
可以说,一幅好的作品,已不单单是一幅画,更是画家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切入动物的世界,将大自然与自身情感的美好结合。“选择创作《渤海珍宝》系列,正是因为我爱我的家乡,忘不了生我养我的那片海。”张琪告诉记者,“我老家在龙口,我生长在渤海海边,从小见的、吃的都是一些海产品,我对它们太熟悉了。直到现在,每次回到家乡,还是喜欢去海边看渔船捕捞上来的各种海货,跟当地的渔民聊聊天,甚至别人说很腥的那股海的味道,我都觉得很亲切。”一说到风景怡人、资源丰富的美丽家乡,张琪显得格外熟稔。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现在捕捞上来的海产品种类越来越少。像我小时候常见的野生黄花鱼、鳓鱼这些品种几乎看不到了,感觉很可惜,很痛心。”张琪意识到,“海洋污染以及过量捕捞等很多因素导致一些海洋物种正在消失,所以我有了创作海洋生物画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能永远留住这些丰富多彩的渤海物种,呼吁大家关注海洋污染、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共同建设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底至今,3年多来,张琪已经画了加吉鱼、鲅鱼、针娘鱼、河豚等四五十种鱼类和鲍鱼、海蛏、花蛤、海螺等十多种贝类,以及海参、对虾、皮皮虾等其他多个渤海特有的和较为常见的近岸海域海生物。
为了精准、细致地表现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张琪展开了长期、大量的实物写生。比如画海胆,他就去买海胆回来观察,如果海产品很快不新鲜了,他就一直买,一直画,直到自己满意。但这还不够,他还会把画好的作品拿给当地的很多渔民看,听取他们的意见。渔民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常常详细地指出哪里画得对、哪里画得不对,哪种水产应该是什么样子,张琪要反复修改到渔民们觉得画稿里的海洋生物和他们出海打渔时看到的一模一样为止。
用国画的技法来绘制一部渤海海洋生物图谱,写实、严谨、生动逼真、活灵活现是张琪追求的第一重境界,如何传神才是他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不想只是单纯地画出某一种海产品的物理特征,我想它们是该有神韵有感情的,我要的不仅仅是照片,我想让它们在我的画纸上游起来、活起来。无论有没有绘画功底的人看过以后,都会觉得真实又有灵性,觉得兴趣盎然、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这就需要靠画功来呈现,用画功让画面说话。”
“至于创作周期,我没有给自己设限,会一直画下去,因为渤海海产实在太丰富了,是画不完的。目前还没有这类关于渤海海洋生物物种图鉴的系列国画,这也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怀着热爱和珍惜去创作,我想我会一直画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在我的家乡、在渤海湾,有这么多可爱鲜活的海洋生物,不仅满足大家对神秘的海洋生物的好奇心,解答很多现实的关于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等方面的疑问,更要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活动频率、强度加大导致的渤海生态系统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问题,给海洋生物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让它们重新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在大海里。”张琪希望通过参与中国环境APP“画出我心中的六五主题”征集活动,呼吁更多人来保护海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