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说沈志军是“晒娃狂魔”一点都不为过。
爱画画的红猩猩小黑、“长相炸裂”的白脸僧面猴杜杜、混入“漕帮”划竹筏的小猕猴……260多个物种,3000多只动物,他的朋友圈全是“孩子们”的成长点滴。
作为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大家长”,沈志军又被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最容易偶遇的园长”。“每天不管多忙,都会抽空在各个展馆走一走,看看我的‘毛孩子’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闹情绪。”沈志军说道。
在沈志军眼中,动物是动物园的“主人”,游客则是动物园的“客人”。“我想在这里为动物们打造一个真正的‘快乐星球’。”
一流的动物福利,
打造一家“特立独行”的动物园
“15年前,我刚来到红山的时候,应该是行业内最年轻的园长。”虽然以往都是跟“不讲话”的植物打交道,但在栖霞山种过7年树的沈志军,深知生命要经历种种艰辛才能生存下来。“在几千头动物面前,我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感。”
也是多年跟植物打交道留下的“职业病”,动物们的细微改变沈志军都看在眼里。眼神呆板、相同的转圈轨迹……每日巡山的他,发现困在狭小笼子里的它们并不快乐。“连狼这种动物,都失去了本来的野性。”沈志军说道:“心里说不上来的难受,本能地想做点什么,想让它们过得更好一些。”
“动物园不是娱乐动物的地方,动物更不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为了能让动物重新被唤醒活力,扭转游客们对动物园“娱乐”“观赏”的传统观念,沈志军决定从环境开始进行改变,真正为动物们打造一个与人类和谐共居的“家”。
经过国内外的多方考察和学习,沈志军和团队开始了对动物展区的改造升级。在场馆的设计上,巧妙地利用红山原有的山地地形,尽可能地还原动物原有的栖息地环境,充分尊重动物的野性。甚至红山还会刻意拉远游客与动物的距离。每一个让游客们觉得“不舒服”的小设计,目的都是为了让动物觉得更加自在。
“我们始终将动物福利摆在首要的位置,坚持将动物园保育与野外保护信息深度融合,这也是我们想向游客传递的信息。”
那段日子,沈志军一头扎进对动物们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每天带着一身混杂着动物气息和粪便的“重口味”回家,但令他欣慰的是,红山已经开始悄悄地改变了。
属于濒危物种的鹤驼开始繁殖,红猩猩被唤起了“原始记忆”开始在树上筑巢……在日常的工作中,沈志军要求饲养员通过各式各样的“丰容”活动保持动物的野性,人与动物们之间的信任纽带愈发坚韧。
从2009年开始,红山陆续地改造了狼馆、热带鸟馆、狐猴岛、犀鸟馆、考拉馆,以及细尾獴馆等19个场馆。与此同时,沈志军还建立了本土物种保育区,这里集合了农田、池塘、湿地和山林四种生态系统及两处特展区域,是一个充分体现江苏省陆地部分的自然环境之沉浸式展区。
“希望借助本土物种保育区的开放,向公众展示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其保护意识。”沈志军说道。
联结公众与自然,
让“过客”变“常客”
“老马走了……”一则手写的讣告看哭了众人。
一只出生于1989年的马来熊,在2023年正式与大家“告别”。网友们也纷纷晒出自己小时候与年轻时的“老马”的合影。“它曾经历过窘迫,也见证了家园的改变。”沈志军说道。
从2010年开始,红山取消动物表演和有偿投喂。“其实当一个动物充满自信,浑身干净又漂亮的时候,游客会被它们的积极、勇气和果敢所影响。”沈志军说,这才是动物园应该带给公众的。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除了让动物们充分释放天性,沈志军还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现代动物园的重要职能。他始终坚信,动物园应成为公众与自然的联结点。
“我们发起的动物爱心认养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国以及海外的一些爱心人士的响应与支持。”不仅如此,沈志军与团队一起,策划了丰富的活动。“我们希望游客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
多年来,沈志军还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创新开拓展区解说体系、动物园自然教育课程等领域的工作,红山森林动物园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红山森林动物园还创设了全国首家建在动物园里的自然学校——多样星球自然学校,让自然不再停留于书本。
此外,红山森林动物园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各大高校、专家学者合作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课题,积极推进动物行为学、自然史、栖息地保护、物种再引入等研究工作,有效促进动物园在濒危野生动物基因库的建立及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中的积极贡献。
破圈传播,
把保护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
“河马: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瓜果粉碎机。”一个饲养员喂食河马的短视频,收获了近100万点赞量、6万多条评论以及超过两万的转发量。
而翻阅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抖音账号,会发现在每一个视频下面都不乏网友风趣幽默的评论。B站、小红书……各种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攻略更是层出不穷。
大众需要更多途径去获知生动有趣的生态环保故事,沈志军便带领他的团队打破固有思维,开始了大胆尝试。
给动物做直播、给猩猩办画展、给饲养员出书、给游客出书……《红山动物园是我家》《熊在吗》《我们不是野兽派》等“红山”系图书受到读者欢迎。猩猩画展更是开到图书馆、书店、商业中心,打破壁垒,促进保护文化的破圈。
红山森林动物园成为国内许多动物园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范本,被列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获得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保护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更是被网友们称为“最有人情味的动物园”。科普作家花蚀也曾在自己的书中把红山森林动物园评价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好的公立动物园之一”。
“谢谢你把动物们照顾得这么好……”沈志军的办公桌上一直摆放着幼儿园小朋友们画给他的画。“我希望红山动物园不仅是动物们的‘快乐星球’,也可以让每一位走进动物园的游客感受到爱与美好。”沈志军说道。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