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生态文学大家谈|马步升:生态文学写作的道义基础

时间:2023-06-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文学也在创作中展现出新视野和新空间,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学的时代关怀。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方向,提出了发展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具体举措。中国环境报特开设“促进生态文学繁荣发展大家谈”栏目,呈现各地推动《意见》落实落地见成效的举措、生态文学创作者的心得体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等,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文学力量。

马步升(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从广义上说,人类自从有了文学活动,也就有了生态文学。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的文学活动,一部分的目标,就在于突出人在自然世界中的位置,让人有别于万物生灵。突出的结果带来了人文主义的诞生和流行。

人类文化的过程至少应该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对自然的敬仰膜拜时代。这个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史前时期,或蒙昧时代。就是相对于自然,人的力量还显得过于薄弱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在自然界中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人要活下去,就需要反抗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是自然的破坏者。当人力不够的时候,人类幻想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人帮助人。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潘,宗教诞生以后的上帝,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天等。

第二个阶段发生于人类的科技充分昌明以后,也就是通常历史分期中所说的古代社会。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乃至延续到近代和现代的早期,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明时代。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总体上,人的能力已经可以与自然相抗衡,人面对自然不再只有被动,而是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尤其到了后期,如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借助科技手段,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提升,在某些方面,人已经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比如对于飞禽走兽,对于草木生命,人几乎予取予夺。

在这个漫长的时代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处于对抗状态,有时候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人对于自然发出的最为高亢的声音,集中在两个字上,那就是征服。从大航海起步,人类涉足了地球更多未知的领域。不仅如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还从自然的表象,大幅度地深入自然的内部。科技昌盛的结果,使得人的能力空前提高,而自然对于人类的制约力量却在逐步弱化。以至于人对自然索取过多,导致自然不堪重负。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只能以自身崩溃的方式,引起人类的重视。

征服时代的文学艺术,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人对自然的对抗,并且在对抗中获得优胜地位。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英雄模范,除了战争英雄、政治强人,再就是在与自然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的英雄。发现新大陆是英雄,在大洋中发现孤岛是英雄,在密林中披荆斩棘、开垦出良田的是英雄,能够打死猛兽的更是理所当然的英雄。

即便如此,人一方面竭尽全力与天为敌,求得生存下去,或生存得更好的可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屈从于自然,承认自然对于人类的宗主地位。西楚霸王失败时,都要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而那些无论在哪方面有所收获的人,往往要祭天地敬祖宗神灵。这都说明,人类的内心在某些时候会将自身摆在自然的从属地位上。

进入新时代,自然环境因人类的过度参与而遭到破坏。人类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命运共同体。自然环境有多好,人才可以活得有多好;反之亦然,自然环境有多差,人活得就有多差。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生态文学,无论所持的文学理念是什么,所操持的文学手段是什么,但有一条铁的纪律,就是将征服二字完全彻底干净地从自己的话语体系中清除出去,我们需要倾尽全力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和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万物平等,是生态文学写作的道德基础。

人在生存技术领域的进步,给人带来了难以想象和无法企及的能量,打破了生物界的能量平衡。真正威胁人类生存的,恰恰是人自身。也就是说,人如果不限制自己的能力,肆意颠覆自然界原有的生存秩序,那么,在毁灭自然秩序的同时也可能毁灭自己。

然而,人的最大优点还在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把控能力。当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种群,已经无力约束人的能力时,人开始自觉地展开了自我约束。在理念上来说,大张旗鼓地倡导生态平衡;在行动上来说,不遗余力保护生态环境。

从技术上说,生态文学写作尽可能百花齐放,各显其能,但非技术性的要求在写作实践上似乎尤为重要,我愿意将这些要求称之为:生态文学写作的纪律和道德基础。总括起来,有这样几个主题词:万物平等,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人对自然的征服,无论从行动到语言,都应该成为曾经的历史。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