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文学也在创作中展现出新视野和新空间,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学的时代关怀。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方向,提出了发展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具体举措。中国环境报特开设“促进生态文学繁荣发展大家谈”栏目,呈现各地推动《意见》落实落地见成效的举措、生态文学创作者的心得体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等,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文学力量。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各族群众,对保护好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与珍贵自然资源有着深切体验,在与自然千百年共生共存中,形成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保护资源、简约生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可贵的生态文化。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青海高原的这片净土上守正与创新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在演绎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中国故事,这不仅赋予了高原生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也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2021年,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一大批文学艺术工作者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在“繁荣生态文学 共建美丽中国”论坛上共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学繁荣大计,共话新征程上生态文学美好未来,并以文学之名发布《青海宣言》。组织开展“大地文心”作家采风青海行,发表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作品10余篇。以“繁荣生态文学 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论坛的成功举办和《青海宣言》的发布,在青海生态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推动《青海宣言》成果转化落地,繁荣发展生态文学,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联合青海省文联、国家公园管理、教育、文旅等部门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广泛动员包括作家群体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结合青海省情开展文学、绘画、摄影、纪录片等文艺创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独特性和引领性的文学艺术成果。联合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举办生态艺术展、连环画家青海行、生态摄影沙龙、文学作家采风等活动,签约作家人数达到46人,签约摄影师达到77人。
青海作家古岳满怀对三江源的深深眷恋,创作了一批生态题材作品,已出版作品《冻土笔记》等十余部。青海作家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祁连山地区牧民群众的朴素自然生态观,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生态文学佳作。摄影师焦生福、郝进芳等人的《山雨欲来》《秘境生灵》等59幅作品频频获得国际国内生态摄影大奖。联合省作协开展生态文学作品征集活动,编辑出版《青海生态文学作品集》,出版《国家公园花儿集》《祁连山史话》等生态文化丛书13册,编写自然教育教材5本、自然教育课程9套。精心创作大型生态纪录片《黑颈鹤成长日记》《雪山的呼唤》,并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获得业内外人士广泛好评。
举办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专家行、“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展示国家公园形象”生态摄影大赛、“中国湿岛、丝路屏障”线上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提升了国家公园文化品牌内涵和影响力。各界文艺工作者行走在雪域高原、山宗水源、草原戈壁,走进牧民、农民、市民的生活深处,从中寻觅美、发现美,状摹万物和谐共生情景,寄情高原万千生灵,叙写保护与治理,多角度呈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解读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深刻命题。
接下来,青海将认真贯彻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本土作家创作更多既有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书写三江源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讴歌青海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把推动生态文学发展纳入日常重要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和支持保障。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主题征文活动和生态文学采风活动,加强交流研讨和理论研究,促进生态文学作品创造性转化,拓展生态文学传播途径,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