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

时间:2023-06-25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环保实践等十条内容。这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新“公民十条”,为规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提供了实践标准,也让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仅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让社会公众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因此,推动公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势在必行。

  首先,规范生态环境行为,要从转变观念开始。此次新“公民十条”中提到的,“了解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和信息”“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等内容,都是强调对公民的环保责任感培养的重视。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能让每位公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生态环保中的角色和责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生态环保责任。

  其次,规范生态环境行为,要守底线,争高线。对新“公民十条”中提出的,如“不露天焚烧垃圾”“不随意倾倒污水”等底线问题,我们要时刻警醒自身,面对生态环境和能源使用的问题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停留在一时一刻,而应久久为功,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环境保护的道德高线。比如,倡导“合理设定空调温度”“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规范生态环境行为,要多方合力,更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规范的执行除了依靠公民个人的自觉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从具体实际出发,提高公民参与生态环境行为的积极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积极主动宣传生态知识,通过组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带动更广泛人群参与到生态环境行为规范中。同时,每位公民也应有主人翁精神,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文明现象或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从而共同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总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全民行动起来,各尽其责,自觉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承人,为美丽中国建设汇聚更多力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思雨)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