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今天正式入伏,开启了长达40天的“三伏天”。而紧随其后的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7月11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江汉、江淮中西部、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四川盆地、陕西中南部等地有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浙江中部、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局地可达40摄氏度以上。
“三伏”来了
民间谚语云:“夏至三庚数头伏”。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三伏天是从夏至日第三个庚日算起。所谓庚日,根据干支纪日法,庚位于第七,10天一轮。从今年6月21日夏至往后数第三个庚日,也就是今年的7月11日就是入伏第一天。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介绍说,入伏、伏天进程与气象学中的入夏、高温进程不是一套标准。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而气象学意义上的入夏是指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摄氏度以上作为夏季开始。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我国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较常年偏早了16天。
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北方的热是干热,过程性雷雨天气多;南方是闷热,伴随着连阴雨的梅雨天气。
“湿变湿,干变干”效应可能出现
备受炙烤的并不只有中国北方。随着北半球夏季到来,各种灾害尤其是高温事件迅速增多。6月中旬,印度北部最高温度达到45.4摄氏度,大片地区断水停电,北部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有近170人死于高温酷暑。
孟加拉国民众对空调和风扇的需求高涨,导致电力严重紧张。但由于货币贬值、燃料价格上涨和外汇紧缺等因素,政府负担不起火电厂的煤炭进口,只能被迫暂停最大发电厂的运营,孟加拉国数千所学校被迫暂时关停。
6月中下旬,美国多州出现电力紧张,导致大面积停电。其中,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市已有将近100个小时没有电力供应。此外,由于加拿大山火肆虐,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大片地区还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之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指出,极端高温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一切都有迹可循,其根源在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光是极端高温,还有‘全件套’的灾害。全球变暖将带来重要的‘湿变湿,干变干’效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告诉记者,所谓“湿变湿,干变干”效应是指原本湿润的地区降水会更多,原本干旱的地区会更加干旱;在季节方面,湿润多雨的季节洪涝更严重,干旱少雨的季节干旱更加严重。
全球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具有普遍性、不可预测性与内生关联性。极端高温只是冰山一角,全球变暖带来的“灾害套餐”里,还有暴雨、洪涝、干旱、山火、更强台风、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等。
未来45摄氏度才算高温?
6月21日,墨西哥新拉雷多连续3天最高温度超过45摄氏度,蒙克洛瓦连续3天最高温超过46摄氏度;巴基斯坦诺昆迪最高温达到49摄氏度;伊朗扎博勒最高温达到50.8摄氏度,成为当天全球之最。
6月22日,伊朗的萨拉万、内赫班丹、内赫班丹3地的最高温度分别为45.0摄氏度、44.1摄氏度、42.5摄氏度。要知道,这3地均为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地城市,其本应是避暑胜地。
据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高1.15摄氏度。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趋势不是以“一二三,齐步走”的方式均匀体现,而会以极端高温天气在各地反复出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某种意义上,当下的情况可能只是前奏,以后可能45摄氏度才算是高温。
魏科介绍说:“水汽凝结过程中释放更多的潜热,这会使风暴变得更加强盛,导致飑线、下击暴流、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更严重。”
上述灾害正在全球持续发生。6月以来,海地暴雨成灾导致至少42人死亡,约1.9万人流离失所;厄瓜多尔的埃斯梅拉达斯省12小时内下了一个月的降水量,导致洪水泛滥,数万人受影响;加拿大野火蔓延,过火面积超过7.7万平方千米;气旋风暴“比尔乔伊”在印度海岸登陆,导致2死23伤;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因暴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报告,过去20年,极端高温事件大幅增加232%,洪涝灾害增加134%、风暴增加97%,山火燃烧增加46%,干旱事件增加29%。
“我们目前正在与全球变暖进行一场竞速比赛。”魏科指出,2022年5月,美国夏威夷莫纳罗亚测站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4ppm以上,这一数值比工业革命前高50%以上。“在地球历史上,上一次数值达到这么高至少是300万年以前,而那时候,我们智人还没有产生。”
魏科呼吁,以大历史观来看,从渔猎时代人们结群以求生存,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国家结盟以图发展,再到当今时代推动全球化以求繁荣,一部人类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携手闯关的历史。“酷烈的高温,还是倾盆的暴雨,人类终要共同面对,团结起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该做的事,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