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年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以大气监督帮扶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特别是2023年以来,科学谋划“路线图”,加速构建数据互通“一张网”,全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照好先进经验“镜子”,趟出精准执法的“新路子”
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帮扶“线上+线下”工作法,特别是在冬奥保障期间,部执法局组织各地大范围应用自动监控、监测点位高值等非现场手段发现并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这个先进经验就像“及时雨”给了我们启发,极大增强了我们运用非现场手段开展执法的信心。
2022年3月,我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部署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
“一定要全方位照好部执法局先进经验这面‘镜子’。”我经常这样强调。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组织多层次座谈,深入分析研究,确定试点范围,选取流程全、代表性强的企业,组建精干班底开展现场解剖调研,通过完善“三个标准”、建立“五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最终我们全面构建了“352”改革路径,趟出了非现场监管执法的“新路子”,实现“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新模式。
事实证明,“新路子”是对的。2022年我们全省钢铁、焦化等7个重点行业新增各类监测监控设施5627套,联网5232套,85%废气排放纳入监管;今年1月-5月,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41%,全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处罚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1%、34%。
搭建智慧执法平台,用好发现问题的“新利器”
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已经明确,我深知后续工作重在持续推陈出新,真正抓好落实。
我们首先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智慧监管执法平台。通过分类明确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标准和安装要求,制定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运行维护标准等,最终将企业自动监控、分表计电、DCS数据、动态视频、TSP数据、工况视频等数据全面接入,建成了七大行业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平台。这让我们实现了非现场执法企业数据采集和综合研判。
有了平台和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个“新利器”从而精准锁定问题线索,成为我们必须攻坚的一个难题。迎难而上,我们探索建立了一整套问题线索识别的技术方法。利用平台数据建成了执法线索综合研判模块,制定了1396条研判规则;组建专门的大数据分析队伍,最大限度挖掘现有非现场手段的应用潜力,精准发现识别各类问题线索。执法人员带着线索到现场,执法监管的精准性、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大大提高。
擦亮科技监督“眼睛”,展现执法铁军的“新作为”
执法监管的信息化、智慧化体系初步建成了,如何对执法过程、案件办理实现全流程线上监督呢?我想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
为此,我们全面拓展了智慧执法平台的功能。一方面,对接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实现违法证据固定、询问笔录制作、违法问题立案、企业申诉审核、入企核查审批等全部“线上办”;另一方面,建立线索分类核查、问题分类处理、案件分类查办机制。具备远程立案处罚条件的案件实行线上处理处罚,不具备条件的案件实行线上线索现场核查。这样一来,违法问题快速精准查办得到了保障。
执法监管科技赋能的同时,我还非常重视执法人员执法办案的廉洁情况。为加强对人的全过程监督,我们执法全部使用移动执法APP,并实行案件办理溯源制度。所有违法案件必须逐一追溯执法APP录入痕迹,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了外界干扰,杜绝了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持续创新理念,推进改革,努力让“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的要求在河北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真正成为现实。
作者系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