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衢州用钱江源头最优生态奏响绿色“强音”

时间:2023-07-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盛夏时节,地处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衢州市信安湖上碧波荡漾,吸引了一波波游客前来休闲避暑。

衢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的绿色生机,起源于一颗生态文明新理念种子的苏醒、破土——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近平到衢州调研时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一方青山绿水就是发展”。时隔两年,他在衢州考察钱塘江流域污染整治情况时进一步提出,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

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为衢州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把舵定向、擘画未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二十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探索钱江源头生态“迁”变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衢州地处其源头。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近平溯钱塘江而上来到衢州市衢江区调研,其中一站就是衢江沈家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他表示“钱塘江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走在全省的前列”。

“2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近平同志的嘱托,紧跟产业转型和治水标准提升的节奏建设10座污水处理厂。”衢江区五水共治办副主任黄燕飞说,据介绍,沈家经济开发区是首轮“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之一,直接关系到流域内1400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为了解决废水问题,衢江沈家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具备3000吨/日的处理能力,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黄燕飞介绍,如今的沈家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经过两次改造提升,有效解决了困扰当地的污染症结。

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变迁,不仅成了衢州控源截污治理水环境的缩影,也印证了全市治水工作的提档升级。多年来,衢州全域践行“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治水使命,高标准护好清清水源——钱塘江干流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衢州县控以上断面全部为Ⅱ类水,其中开化出境水全年有200天左右达到了Ⅰ类水。

殷殷嘱托,声声在耳。在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衢州从擘画布局、制度创新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论证,通过实施一揽子污染防治举措,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十余年间,衢州“绿水青山”捷报频传——2017年、2021年分别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衢州的天更蓝了。市区PM2.5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8.2%提高到92.6%。

衢州的水更清了。市域出境水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全市出境水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以上,连续9年夺得大禹鼎,三夺“金鼎”。

衢州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分列全省第二、第一、第一。

催生美丽乡村的绿色巨变

绿色,既是衢州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底色,也是经济发展、家园和美、人民幸福最生动的亮色。

翻开《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近平浙江足迹》,16年前发生在金星村的故事依旧如此鲜活:2006年8月16日,雨后初霁,近平来到开化县金星村。在村口一下车,他就感慨:“这个村很好,绿化好,美化也好,在全省很有特色。”在村口即将上车返程时,他又回过头来叮嘱时任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

绿色变革乘风起势。如今,金星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有风景、有故事、有流量的旅游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也从“种种砍砍”转为“走走看看”,通过领悟“空气也能卖钱”的真谛,实现了从“卖山林”向“卖风景”的巨大转变。

从不起眼的小山村到耀眼的明星村,金星村就像三衢大地上一扇精美的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在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三衢大地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无数“金点子”有如注入理念思路的“源头活水”,各地都竞相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叙事:

在衢江区杜泽镇,“两山合作社”在老街上收了50余间闲置农房,老网红搭上平台快车后催动新IP高水平变现;常山县郭塘村“满园月季花,游客络绎不绝”的场景,得益于此前通过土地流转打造60多亩月季花基地,如今村里人人都成了乡村发展的“受益者”;在江山,现代湖羊生态示范园绿色共富模式带动当地就业120人次,帮助农民年增收720万元,羊圈“变身”、古镇“新生”让“美丽业态”的衍生路径越来越宽;柯城、龙游等地,一批“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出了衢州,促成一批农产品进盒马鲜生、横店影视城等大企业、大平台销售……

10余年间,衢州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金山银山”硕果累累:2005年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倍——从329.1亿元跃升到2003.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依靠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路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3.5倍——从1.3万元跃升到4.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倍——从4850元跃升到3.15万元。

共谋人与自然关系的美丽嬗变

“吾乡山水真丹青,晴川无乃窃其灵”一诗中,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对衢州开化寄予“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美好期许。而在开化县长虹乡真子坑村高田坑自然村,夏夜伴着虫鸣鸟语,蛙们不时跃出地面,正是物种恣意萌发、和谐共生的写照。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往前追溯450年,深谙此道的衢州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块古碑就是明证——明代嘉靖年间的“禁采矿碑”、清代乾隆年间的“荫木禁碑”、光绪年间的“放生河碑”。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蕴含着当地百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领悟,见证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关系的历史嬗变。

如今,衢州打造了优质的栖息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66%,建立自然保护地27处,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0%以上,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峡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全市湿地保有量稳定在32.3万亩以上,为生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两不相负,衢州的生物“家底”越来越多——建成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等5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启动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监测平台建设,全面完成衢江、江山、开化三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目前,全市拥有8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率持续多年稳定在100%。

在国际舞台上,衢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理念和经验也吸引了众多世界目光。在2021年9月举行的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土地地役权改革的探索实践”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19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一。2022年12月,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办期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成果再次成为焦点向世界发布。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