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原创评论:解决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扰民问题要“软”“硬”兼施

时间:2023-07-30    来源:中国环境APP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中转站与周边居民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老城区,多数生活垃圾中转站存在建成早、规模小、紧邻主次干道和居民小区等硬伤,提升改造空间不足,只能带病运行,扰民问题成为群众多次投诉、反复投诉的老大难问题。

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扰民问题体现在“臭、污、吵、堵”四方面。有的中转站废气处理设施简陋,仅采用喷淋除臭设施或人工除臭方式,喷淋除臭时间短和频次低,尤其是炎夏高温时节,异味明显、蝇虫滋生等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中转站没有建设污水收集处置设施,污水四处溢流、随意排放,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中转站大部分前端收运车辆为社会单位运营的非标车,车辆进出站时的行驶噪声较大,加上运行管理水平不高,垃圾清运时间不合理,转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让周边居民不堪其扰。有的中转站车辆进出站不顺畅,加上城区道路狭窄、来往车辆和人员密集,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对于维持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化解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邻避效应,解决扰民问题,笔者建议从“软”“硬” 两方面入手。

先说“软”的方面。一是合理布局站点。对于拟新建的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要充分尊重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尽量实现兼顾城市功能配套和市民意见的最大化、最优化,并严格按照《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建设。二是做好垃圾分类。尤其是做好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量,特从根本上减轻垃圾中转站运行和治污压力。三是优化运行制度。科学实施垃圾分流,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优化进站车辆调度,避免早晚高峰期车辆积压、排队导致交通拥堵。合理制定开放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早晚休息期间的噪声干扰。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一线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规范作业流程,提升管理能力。主管部门把防污降噪工作纳入站点的长效管理,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对中转站、收运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开展常态化检查和定期考核,保障站点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同时,还要强化社会监督,做好群众工作,持续化解矛盾。

再说“硬”的方面。从密闭压缩、降噪除臭、渗滤液处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老旧中转站的出新改造,加快垃圾压缩设备、废气治理设施、污水处理设备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治污降噪水平。针对垃圾的转运、卸料和压缩过程的异味,除了高压喷淋除臭设施,有条件的中转站还可以配备负压洗涤、低温等离子、光催化氧化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废气治理效果。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研究落实污水治理措施,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对运行中产生的污水及时收集贮存,并做好转运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防治,防止产生二次污染。逐步淘汰和取缔老旧垃圾收集车辆,提升新能源收集车辆占比,根据清运任务量等实际情况,针对性改造车辆以满足特殊收运需求,源头上减少车辆噪声。定期开展设备设施检修保养,加装降防噪隔音材料,确保运转正常,减少噪声产生。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