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来源:中国环境APP
它是距翠云廊仅有1公里的一所乡村小学。为了翠云廊,它将“传承绿色文化,彰显生命价值”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主题,写进了校训,写成了校歌,甚至还精心编制出版了一套校本课程读本——《翠云廊》。
它就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汉阳小学。随着翠云廊的备受瞩目,记者近日对话汉阳小学校长、剑阁县高级教师唐剑峰,聊聊学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背后的那些故事。
中国环境报:请简单介绍下汉阳小学?为何学校会特别关注生态环保领域和主题?
唐剑峰:汉阳小学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108国道线上,与翠云廊景区近在咫尺。
历经2000余年形成的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有着“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美誉。翠云廊古柏生机盎然,茂盛苍翠,除了剑阁历代政府官员的重视之外,与当地老百姓的爱树护树的生态环保理念也是分不开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传承绿色文化,彰显生命价值”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对翠云廊和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关注与行动。
中国环境报:《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是一本怎样的书?编写过程中核心理念和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动人的小故事?
唐剑峰:《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是一本汉阳小学教师用的书,也是一本汉小学生成长的必备之书;是一本以翠云廊为背景介绍绿色文化的书,也是一本了解汉阳小学校园文化的书;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旅游手册。
编写过程中,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一是在编写《翠云廊》(上)时,我校周林和同志想把校歌的谱写和校徽的设计交给第三方运作。他问了一下价格,当时设计校徽要3000元;校歌谱写到制成MP3要35000元。一个农村小学,哪来这么多钱?于是他自己动手设计校徽、自己为校歌作词,只是请人谱曲花了1500元。
二是在做《农村小学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和利用》公益项目时,由于实施工程中项目调整,资金超预算2000余元。周林和同志得知后,马上叫从他和我合作编写《翠云廊》(下)的预算中扣减2000元。我非常感动,也积极支持。他说:“我们个人少点钱没关系,只要大家能把事情干好。”
中国环境报:《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编写完成后,功用如何?覆盖人群如何?效果如何?是如何保证这些效果的?
唐剑峰:《翠云廊》(上册、下册)校本课程读本编写完成后,我们将其纳入学校的课外教学体系,安排了任课教师,每个班每周1课时。一直沿用到现在,从没有间断。六年来,覆盖师生群体3000余人。
2020年,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广元市教育局举办的2020年全市中华文化优秀校本课程读本的评选活动中,我校编写的校本课程读本《翠云廊》(上)(下)荣获二等奖,受到市县教育局通报表扬。师生在使用过程中,反映良好。大家更加热爱“我的家乡翠云廊”。
我校的“校园文化”也逐步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为了保证效果,学校整体规划,教务处、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分别负责实施。教务处发放教材、安排任课教师、安排课时,加强教学管理,向课堂要质量;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督导考核。
中国环境报:具体来说,学校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唐剑峰:(一)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一是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等形式,进行翠云廊古柏保护的宣传。二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环保法》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发挥学校广播、展板、橱窗等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翠云廊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保护古柏的自觉性。四是传播翠云廊绿色文化,增强学生热爱翠云廊的感情。
(二)对接翠云廊,开展“我为翠云廊做点事”主题活动。开展“我是翠云廊宣传员”活动。发动师生把翠云廊古柏和传奇故事通过书信、网络、口头讲述等方式介绍给亲戚朋友;开展“我是翠云廊美容师”活动。利用社会实践课,清除翠云廊及周边垃圾,让翠云廊更加美丽;在景区里开展植树活动,种植培养幼树(柏树);组织学生认领一棵古柏,有意识地进行保护,确保古柏健康成长。
(三)开展“我爱翠云廊”系列主题活动。一是组织高年级学生对翠云廊古柏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开展《我给环保局的建议信》书信竞赛活动,为上级环保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我与翠云廊古柏的故事”演讲活动。三是培养一批志愿者,长期宣传并保护翠云廊古柏。四是培养一批讲解员,开展“争当翠云廊好导游”活动,利用寒暑假义务为游客讲解。
(四)编写校本课程读本,让“保护翠云廊古柏”相关知识进入课堂。一是编写一本以翠云廊为背景、以绿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汉阳小学校本课程读本《翠云廊》(下)。通过对翠云廊古柏树减少的原因和危害的分析,介绍翠云廊古柏树的保护知识。二是学校安排课时和任课教师,传授“保护翠云廊古柏”的相关知识,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增强保护古柏的意识和能力。
(五)召开农村小学校保护和利用翠云廊古柏的研讨会(或项目成果展示会)。
(六)宣传推广。通过师生自媒体,或者四川环保在线、环保公益组织与汉阳小学的微信公共平台等推广翠云廊,将视频与文字案例上传优酷、集思网站、环境教育N+1交流网络等,向社会与学校开放共享。
中国环境报: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方面,学校还有哪些思路与举措?
唐剑峰:一方面,我校周林和老师已经编写了情景剧《情定翠云廊》(或《乡村振兴再出发》)。学校准备开学后组织教师编排,利用黄金周、小长假到翠云廊去演出,从而加大对翠云廊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提升宣传质量,让更多人受益。
另一方面,我们设想将劳动教育与生态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正在编写一本《汉阳小学剑山未剑山劳动教育基地特色劳动研学课程》。
此外,我们也希望争取资金,对我们的校本课程读本进行修订再版,赠送给更多学生和社会人士阅读,让《翠云廊》真正走出去。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