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我的帮扶故事|“说理式执法”让企业信服

时间:2023-08-03    来源:中国环境APP   

image.png

“冯队长,你的衣服又湿透了。”

“嗯嗯,昨天的衣服不知道干没干透呢,如果干不透,明天就只能凑合着穿了。”

6月26日,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作安排,我和聊城市、德州市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其他7名同志到达广东省中山市开展2023年第九轮次监督帮扶工作。小暑大暑,上蒸下煮。6月底的广东,小暑节气虽然还没有到来,但“蒸煮模式”已开启,用那特有的“气息”欢迎着我们这队北方汉子。

6月28日,在对某建材企业核查时,本来室外温度就高,再加上车间内炉窑散出的热量,企业车间旁的温度就有45摄氏度左右,更别说车间内了。从车间内出来,大家的衣服全是水,黏在身上特别的难受。

“你看,这些污泥颜色这么重,应该是印染污泥。我记得他们环评手续上的原材料里面没有印染污泥。”

在某企业原材料车间检查时,我发现其车间角落里有一堆带有颜色的污泥。经核实,该企业生产原料车间内新增加了印染污泥,但还未取得技改项目环评批复。

“咱们这种行业,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变更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待通过环评审批、验收后才能进行使用。”

我和帮扶组的另外3名同事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后,现场指出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耐心向企业负责人说明事理、说透法理,激励其成为有担当的环保守法企业。

经过我们的“说理式执法”,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厘清了利害关系,表示一定守住法律底线,在技改项目验收以及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前,坚决不掺烧印染污泥。

作者单位:聊城市生态环境局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