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到丽水,看建在悬崖上的“天空之城”

时间:2023-08-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在这里度假,享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我们感觉是睡在悬崖,醒在云端,游在山野。这是种与众不同的松弛!”日前,正在景宁“天空之城”度假的陈女士说。

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对岸,可以望见一座建在悬崖上的度假村,它靠山而建、凭崖而生,仿佛就是宫崎骏动画里的飞行岛屿—拉普达帝国。住在这里的游客,栖息于悬崖间,俯瞰雨雾群山和峡谷溪流,身在山中,尽享自在却不孤独,自然神秘而又耐人寻味。

度假村的前身—废弃的包山铁矿

游客描述的“天空之城”那云温泉度假村,她的前身却是景宁的包山铁矿。该铁矿位于洞宫山脉,以65%的优质铁精矿粉为主,年采选可达3万吨,并伴生有铅锌铜硫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直销省内大企业。包山铁矿一时间名声大噪。

“当年景宁人争着要到包山铁矿,因为企业效应好啊。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留下大大小小6个矿洞,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去利用。长期的大量开采、矿区建设和道路设施等,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比如原先留下的废料池,堆满了矿渣,风一吹,粉尘就起来了。”曾在包山铁矿工作过的邢解放回忆道。

记者翻开档案里的旧照片,邢解放提及的这些场景格外显眼。由于矿山开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造成地表物质被剥离,植被受损毁,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碎石废渣堆在空地上,生锈的矿车随意地摆放在矿洞边。从照片上看,荒芜的山头显得灰蒙蒙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山铁矿储量渐趋枯竭,开采难度不断增大,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区山顶地面塌陷等情况也日益突出。企业无力改型而衰颓,逐渐退出了经济发展舞台。”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局长刘海华介绍,“2015年停产后,矿山遗留下的断壁、残山,和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我们站在河对岸看,山体裸露,粉尘长期覆盖在树木上,颜色更显暗淡,像是一片疤痕刻在绿色青山上。”

面对包山铁矿废弃矿山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景宁县委、县政府以包山铁矿旧工业废址为再造蓝本,坚守与创新同步,探索矿山修复“开发式治理”模式。

“护绿”与“发展”并重推进矿山修复

近年来,景宁县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民间投资15亿元,建设了“那云·天空之城”项目。

“我们主要通过两方面来推动矿山修复。一方面,对因矿山活动损毁的土地进行分类,如对矿山遗留的独具风貌的房屋进行合理保留,减少对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刘海华介绍,“同时,我们结合山水工程建设,引进最新矿山复绿科技成果以及损毁土地复垦、生态重建新技术,重点对项目周边的块状菜地、带状抛荒地及困难地实施种植改造、补植提升和灌草护坡等绿化修复。”

在建设过程中,以崖为脉、以洞为基、以水为源,充分发挥矿山特点和区位优势,并将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利用的理念融入了每一个建设细节。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山水工程五大森林项目建设,制定了修复工程设计方案,修复矿山土地复垦总面积8.3645万平方米,复垦率83.55%。通过植被修复,在周边种植各类苗木近5000株,绿化面积2.8万余平方米。

同时,合理保留矿山遗留的独具风貌的房屋,并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矿区废石堆场,实现废石回填采空区9731立方米,拆除物回填采空区1000立方米,整平塌陷区场地3000立方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新平衡。

在改造过程中,当地的畲族文化和矿洞工业元素相互融合,借助畲居文化底蕴,深度融合水、崖、洞等自然元素,涵盖温泉、旅宿、沉浸式矿洞景观群落等八大核心主题。矿山环境与周边环境已然融为一体。

废弃矿山已“变废为宝”,成功启动共富路

走进这个悬崖上的梦幻城堡,人们不由地发现,原来废弃的铁矿矿区、矿洞以及周边山体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基于自然修复的同时,并植入了各类时尚元素,已成功让这座废弃矿山化腐朽为神奇。

“这不是希腊爱琴海上的圣多里尼建筑群吗?爱情故事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慕名前来打卡的年轻游客不由惊叹。游客描述中的建筑群,有些是由遗留厂房和办公楼改造而成,这些在不同海拔处纯白色的悬崖客房,自然地悬空生长在悬崖体上。钢筋水泥的存在感完全消失,相反与周边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天空之城应运而生。

当年用来沉淀矿渣过滤用的尾矿池,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云海日光浴场和150米超长山间无边泳池,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夏威夷度假感。

曾经的废弃矿山也摇身成为集矿洞客房、矿洞音乐厅、矿洞博物馆、矿洞儿童城堡区、矿洞酒窖为一体的沉浸式矿洞景观群,集中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和矿山历史,保障了项目自然资源最大化的科学合理利用。

这座13万方的天空之城,立足于丰富的生态底蕴和独有的文化资源,正在将矿地资源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转化,以绿色为底慢慢铺就当地的共富之路。

据介绍,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接待游客已达30余万人,仅2023年春节期间就实现营业收入584.9万元,带动景宁县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跃居丽水第一。不仅如此,天空之城还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73.1%的员工都是本地年轻人,间接带动周边就业1000余人,为更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充分挖掘出市场潜能,并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作用,治理工作明显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并探索出价值转化的新路径。”刘海华表示,“后续我县将探索‘自然生态价值+不动产’抵押融资改革,解决自然生态价值高、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项目的融资难题,为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路径奠定绿色基础,争取早日点绿成金。”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