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来源:中国环境APP
提到矿山,人们心中可能浮现出沟壑纵横、满天尘埃、设备轰鸣的景象。但是,当中国环境报记者踏足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向远处看去,大片的绿地映入眼帘,树木郁郁葱葱,覆盖了整片区域,一改“刻板印象”变身“林场”。
修复后的矿山。李翔宇 摄。
准能集团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黄河流经238公里,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貌,拥有丰富煤矿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以前的煤矿并不像现在这样。”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相关负责人崔高恩指着茂密的树木告诉记者,“四十多年前,这里缺水又少绿,地表植被覆盖率不到25%,山上千沟万壑像‘鸡爪子’,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个不毛之地。”对于过去的采矿场来说,“七山二沙一分田”就是最全面的总结。
“付出生态代价的发展没有意义。”对此,准能集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形成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
对当地而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最大痛点。为解决好这一难题,企业通过在采区上游拦洪、下游拦渣的方式减轻侵蚀,并在内部将排土场平台整体形态排弃为中间低、四周高,向内反坡、向内汇水,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蚀。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分散径流,分区防治,坡面采取“鱼鳞坑+乔灌草+截排水”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此外,在积极提高植被覆盖率的过程中,准能集团还遇到了植被成活率低的问题。“我们先后实验了几百种植被,经过不断筛选淘汰,确定了山杏、樟子松、新疆杨等最适合矿区生长的植被。”准能生产服务中心绿化队队长段国君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矿区复垦绿化已完成9.4万亩,治理率100%。植被盖度由最初的不足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量从13000吨/km2·年降至1500吨/km2·年,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
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精心栽培的树苗茁壮成长,矿区修复不仅带来了绿色,还吸引了生灵在此驻足。段国君说:“运气好的时候,你们能在这里看到野狐、猞猁、雄鹰等很多野生动物,每年春天还会吸引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来栖息一阵。”
准能矿山生态区红外摄像头捕捉到的野生狐狸图像。准能集团 供图。
这只是矿山绿色发展的第一步。“生态修复”为当地带来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契机。目前,准能集团已经建成了集“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
在望舒果区,万余亩的林果种植区已经开放,不少游客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准能集团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说:“这里的蔬菜水果都是我们自己进行种植的,有葡萄、苹果、桃、杏等近百个品种。”
准能集团生态示范区。准能集团 供图。
不仅如此,准能集团还种植观赏花卉1千多亩,采摘日光温室42栋;现存栏和牛、安格斯等优质肉牛2千多头,成为当地种牛引入繁育基地;以生态公司羯羊养殖场为龙头,苏木乡镇统一组建养殖合作社,联结带动农民销售羯羊;养殖贵妃鸡2万多只。通过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直接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等上万人就业,人均大幅增收。
绿色,为矿区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当地居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成色。从煤海“塞罕坝”到生态示范区,绿色矿山的故事仍在继续。“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切实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说。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