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环保

大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12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坚持先导先行,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十年间,大连市获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首届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成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2022年度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

坚持生态立市,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这十年,是大连振兴发展的十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陆续出台《关于加快绿色发展提升环境品质的意见》《关于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列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重点任务,未来三年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求突破见实效,让绿色成为大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共建共治。出台《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50个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应当履行的232条工作职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纳入政绩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十年,是大连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最多的十年。

十年来,大连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亮丽风景随处可见,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290天提升到2022年的338天,2017年以来连续6年优良天数超过300天,特别是2022年优良天数338天,PM2.5达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0,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含4个直辖市)中排名第四,创历史最好纪录;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国考河流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57.1%上升至2022年的92.3%。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城市建成区内无新增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2%,位列全省首位;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2022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公众对大连市大气、河湖、噪声环境评价为满意级别,评分全省领先。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这十年,是大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接力奋斗,不断前进的十年。

十年来,大连市牢牢抓住污染防治和治理减排的重要关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2019—2022年连续四年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突出协同增效,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巩固。针对影响大连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PM2.5和臭氧,全面实施“三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结构)、六攻坚(燃煤锅炉、非道路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面源污染、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市城市公交车逐步实现新能源化,港口、机场常态化使用岸电,“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整治。25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一厂一策”完成深度治理,全市14家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383台燃煤锅炉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

突出“三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陆海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碧流河、英那河等主要河流实施生态治理,建设人工湿地150余万平方米,提高河流生态丰裕度。全力提升控源截污能力,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97.6万吨,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46%。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围网封闭,新增18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关闭拆除112处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及排污企业。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权责清晰”的排污口监管体系,累计完成70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723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主城区102个重点排污口实现智慧化实时监控。2021年金石滩湾获评全国首批8个美丽海湾案例。

突出源头监管,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健全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出台大连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实施细则等程序性文件,在省内率先实施“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污染地块开发利用。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升至74.64万吨/年,全市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5950吨,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十年来,大连市统筹“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实施大沙河、登沙河生态修复,提升河流生态丰裕度;实施庄河湾生态修复, 有效修复和保护庄河市南部海域受损滨海湿地、海岛和海岸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实施渤海海域复州湾、普兰店湾生态修复,修复岸线23.28公里,恢复滨海湿地810.53公顷;实施绿满大连工程,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土地开发融合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岔鞍社区、金普新区向应街道、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平岛社区先后获得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生物种群不断增多,莲花山又见梅花鹿奔跑跳跃,大连海域斑海豹数量不断提升,2021年增长到2000头左右,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增记录鸟类20余种,2022年陆续有12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来到大连长海繁衍栖息,创历年之最。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和长海长山群岛候鸟栖息地被列入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十年来,大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十年间,编制修订《大连市环境保护条例》《大连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大连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10余部相关法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和实施了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长制、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推动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一批突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加快

这十年,是大连市绿色转型加快、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十年。

十年来,大连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跃居东北第一;深入调整交通结构,公众出行、运输物流低碳化,“公转铁”“公转水”加速推进;围绕绿色产业做“加法”,核电、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多点开花,清洁能源研发、制造、集成应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规上工业能耗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实现双下降;推进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12个产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园整体审核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名单,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大连正驶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

十年来,大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阳光、便利、可预期”审批环境,出台18条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措施,实施14条支持振兴发展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措施,整合优化常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打造“文明、规范、有温度”的执法环境,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三年来共有百余家企业获益。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对7大类19项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免罚事项位居全省首位。同时,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畜禽养殖、涉危险废物企业等专项执法行动,精准排查问题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