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3 来源:中国环境APP
“妈妈快来看,这面墙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哇,还真是呢,这些物件现在可真的很难见到了!”
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东东峪村村口,一对母女的对话引起记者注意。
抬眼望去,只见一面嵌饰着各种“老物件”的文化墙沿河伸展,留声机、放映机、缝纫机、石磨盘、手拉风箱等错落显现,别有情致。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慕名前来东东峪村感受生态美景、体验民俗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探古泉、古道、古屋,赏叠水飞瀑、清溪石桥,感受生态美景,体验市井民俗,让人流连忘返。
近日,东东峪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依托好生态走上致富路,东东峪村的探索与实践,正是淄川区努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生动写照。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淄川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政介绍,近年来,淄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激发生态优势和发展优势,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穷山头厚植“生态绿” 脏乱村蜕变“绿富美”
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河边浣衣,道旁摆摊。走进东东峪村,感受人间烟火,俯仰自然气息。
依山傍水的东东峪村,素有春秋“古战场”、齐鲁“百泉村”之称,是一处建村600多年的典型古村落。全村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常住村民302户、776口人,辖林地3720亩。
过去,环村皆山的东东峪村,由于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千百年来难拔穷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老一辈东东峪村人做出了一个润泽后世的决定:要致富,先种树!
彼时,环村山头植被稀少,一片荒凉。村里留守的老人们自发成立“老年治山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搞荒山绿化,让穷山头一天天绿起来。
如今,荒山绿化的“生态基因”,已在东东峪村人的血液中传承流淌了60年。村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至今已累计种植各类灌木、乔木、林果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86%。
良好的生态涵养,让村内锅泉、尿泉、懒老婆泉等一批历史名泉重焕生机,百余清泉汇集成河贯穿南北,成为远近闻名的“氧吧村”“百泉村”。
村子绿起来,还要美起来。
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祥告诉记者,近几年,东东峪村紧抓乡村生态振兴机遇,借力各级财政兜底政策,统筹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陆续实施了农村旱厕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治理、街道“三化”、垃圾分类、弱电下移、路面硬化、景观河渠治理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目前,全村改厕率已达到90%,铺设雨污分流管网3000米,整治河渠800米,设置分类垃圾亭6套,安装路灯40个,设立景观标识牌12个、整治裸露土地20处,彻底改变河道淤泥、垃圾遍村、尘土飞扬、蚊蝇横飞、臭水漫流的局面,绘就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为巩固提升村居环境,东东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成立以村书记为总指挥的“红色堡垒”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员网格服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员卫生保洁包干制度、党员+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等制度,将生态文明理念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了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合力,先后入选“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美丽乡村”。
生态美催生“民宿+” 老村民变身“新股民”
“好生态是我们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坚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打好‘山水牌’,念好‘生态经’,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朱全祥对记者说。
在打好环境整治硬仗的基础上,东东峪村坚持乡村建设与促进生态富民相结合,巧借山形、善用水势、活用资源,努力将生态底蕴和古村落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推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势带动民宿旅游促进村民增收的振兴之路。
借助深厚的生态底蕴和古村落资源,东东峪村坚持外观修旧如旧、内部星级标准设计,统筹建设了“叮咚小院”“泉溪人家”“杏花居”“枫山小筑”“秀水雅居”“溪水缘”等15套精品民宿和民宿小院。投资1000万元,完善了步行栈道、酒坊一条街、小型游乐场等基础设施,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
游客来了,特色农产品深受青睐。村里盛产的花椒、蜂蜜、山果等特色农产品,丰富了乡村游的内涵,也为村民开辟了致富的新路子。
依托民宿经济,东东峪村创新搭建“民宿+乡村旅游+特色美食”的营销模式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增收模式,成立了泉乡老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引10户村民入社抱团发展。
“村民入社后,可将闲置住宅改建为特色民宿,交由公司统一运营,经营收入的70%分配给村民(社员),实现了丰富民宿产品、降低运营成本、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的‘三赢’局面”。朱全祥说。
如今,东东峪村已发展成为“民宿+餐饮+观光+农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精品民宿村,民宿经济变成乡村生态振兴的“活水”,滋养着一方百姓,孕育着一方山水。东东峪村也从昔日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全省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建立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发展体系,大力培育绿色动能,撬动生态产品‘溢价增值’,推动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政对记者说。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