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来源:中国环境APP
8月15日至17日,上海2023年全国生态日宣传教育暨首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中心N馆举办。
开幕式上精彩呈现了融合丰富生态环保元素的海派文化节目,以及多位环保艺术家带来的震撼唯美展现生态环保理念艺术作品,吸引了广大市民群众踊跃前来参观。
作品:《大黄鸭》
作者:袁隆,中国青年艺术家、国际生态装置艺术家、联合国UNEP Forest for Life合作艺术家
为回应塑料污染议题,袁隆创作了以“小黄鸭”为原型的大型装置,并曾展示于上海人流最密集的公共场域之一——人民广场地铁站的中央大厅。为更好地把可持续理念从创作之初传递给当地公众,构成本件作品的塑料瓶回收自4000多个上海本土家庭。
作品:《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奚溪,生态环保艺术家,生态环保讲师
奚溪希望用蛋糕艺术来表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以此来传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希望大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作品:《可持续共鸣体》
作者:袁隆,中国青年艺术家、国际生态装置艺术家、联合国UNEP Forest for Life合作艺术家
这是一个面向全球征集可持续之声,并借助现代科技,将声音不断聚合、创变和释能的全球共创艺术项目。袁隆希望借此让可持续的理念跨越不同物种、地域、文化、肤色、性别等之间的边界,并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整件装置的创作由数千名发声者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参与其中,每一片“声音单元”均独一无二,而参观者进入装置,通过手机聆听声音时,就完成了“共鸣”的激发。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材料的可持续性上,整个装置的结构被设计成可无限延展的特质,代表当更多的发声者参与,这个共鸣体将被无限扩大,激发无限能量。
作品:《WJX.镜之焕》
作者:叶青,低碳艺术实践大使,环保艺术家
由于每年都有大量塑料和纺织品废弃物流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叶青将废弃面料重新利用,结合海派旗袍传统工艺和西式立裁,创造出优雅的高定礼服-镜之焕,希望在时尚艺术方面做出典范,也为保护海洋环境尽一份责任。
作品:《时不我待》
作者: 史一平,参展环保学生代表
他想借《时不我待》 这个作品表达:人类是既是与环境共存,亦是与时间赛跑。射杀动物最后就是射杀自己。呼吁不猎杀野生动物。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