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经济日报:核污染水不同于核废水,存在本质不同

时间:2023-08-27    来源:经济日报   

日本政府已于8月24日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日方试图以文字游戏混淆是非,将其排放的水称作“处理后的核废水”,并声称这种水安全无害,甚至符合饮用水标准。但这种掩耳盗铃的文字游戏掩盖不了核污染水的真实危害。

“核污染水”与“核废水”存在本质不同,不可混淆。

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在官方文件中坚称所排污水为“处理后的核废水”,而绝大部分国家、国际组织都称其为“核污染水”。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如核反应堆冷却水,它不会直接接触核反应堆芯内的核燃料及核反应物,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核污染水,则是指发生核事故后,核反应堆的保护外壳破裂,冷却水直接接触反应堆中放射性物质,受到沾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核污染水中含有钚、铯等数十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危害严重,致癌、致畸、致突变。其中一些具有漫长半衰期,如碘129的半衰期为1570万年,难以从水中分离的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福岛核电站于2011年发生重大事故,其所排污水是典型的“核污染水”,日方将之与正常运行的核电站的废水混为一谈,是做贼心虚的搅浑水行为。

日本核污染水的处理装置问题不断,不可靠。

日方采用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处理核污水,并声称:处理水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声明并不能打消大众疑虑。ALPS于2013年3月仓促上马启动试运行,国际上并无运用先例,技术不成熟,安全性存疑。从过往运转情况看,ALPS一直问题不断:2016年发现,该装置有4处漏水;2018年被曝,“处理水”中锶等放射性物质超标;2021年又发现,ALPS用于吸附放射性物质的排气口滤网近半数损坏,而这些滤网两年前刚换过一遍……自从ALPS投入运行后,日方就把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而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储水罐里的130多万立方米已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中,达到东电定义的“处理水”标准的仅占约三成,未达标的“处理过程水”占比约七成。

日本核污染水的处理数据存在“污染”,不可信。

处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将核污染水排海的实施主体,是东京电力公司。该公司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屡有不良记录,“数据造假、隐瞒安全隐患”的案底累累。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时,核电站堆芯备用冷却系统失灵,是早前发现过的隐患,那时核电站就作假骗过了安全检查部门;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第3天,东电根据相关数据已能判定1号到3号机组发生堆芯熔毁,却一直以“堆芯损伤”粉饰太平,直到两个月后才承认堆芯熔毁;东电曾声称2011年6月之后没有新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2013年一系列泄漏事件曝光后,才承认有高浓度核污染水泄漏入海;2022年10月,东电被曝出用有问题的辐射检测仪误导参观者,来证明“ALPS处理水”的安全性。篡改数据、隐瞒风险是东电的一贯选择,它提供的“处理水很安全”的检测数据,你敢信吗?

日本没有证明排海决定的正当合法性,没有证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长期可靠性,没有证明核污染水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没有证明监测方案的完善有效性。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向海洋排放,是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这种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的可耻行为,绝非文字游戏可以掩饰,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和追责。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