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本报评论:如何让农田退水既变废为宝还零排放?

时间:2023-09-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季节入秋,农事正忙,农田退水问题也随之而来。农田退水往往因人工排水或降雨等由农田里流淌而出,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元素。对于农作物而言,退水也是肥水;但对河道而言,退水却成了污水,极易造成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受农田退水影响,在不少农村地区,水体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放”问题依然突出,断面水质“逢雨必降”现象仍然普遍。农业退水覆盖面广、分散,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地面水体,因此治理任务艰巨、整治形势复杂。一家一户高度分散的耕种模式,农田退水口众多,农户往往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无力治理退水污染。

要减少农田退水对河道的污染,就要针对农田退水的特点,因地制宜、重点先行,优先完成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水体周边农田退水治理任务,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

紧盯一个原则。以“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利用现有低洼地,建设肥水收集调蓄池,实现雨季肥水不下河,旱季回用于农田灌溉,养分循环利用。同时,打造土地平整、灌排循环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明确生态化改造措施,建设生态塘对汛期过量农田退水进行调蓄净化后排放,加快推进农田排灌系统循环生态化改造。

推进两大举措。笔者认为,农田退水治理的关键在于农田作物秸秆的收集和田间肥料的施用。在重点水体上游汇水区内严格划定秸秆离田区域,可按照“四离一集中”,即离田、离路、离沟塘河渠、离林、集中堆放转移,推动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化肥和有机肥能给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但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就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要让农民接受化肥减量的理念,根本上还是要帮他们找到既节约成本又能增产的方式,找到适合的减量额度与配套技术,通过典型户示范带动,让大家真正看到效果。

落实三项职责。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农田退水治理属地责任,积极谋划、部署推进。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退水整治取得实效。生态环境部门要履行统一监管职能,强化溯源排查、及时预警通报、督促推进整改。属地、部门协同考虑农田退水治理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强沟通与协作,避免农田水利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以绿打底,让农田退水“变废为宝”,努力实现农田退水“零排放”目标。

原标题:农田退水整治该从何处入手?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