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近日,一男子在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参观时,将展出的一件枪鱼骨骼标本的肋骨掰断。后在警方协调下,该男子与博物馆达成了和解。据悉,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生命奥秘博物馆在全国各地的展馆都采取了开放式布展的方式,这也成为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土壤:大连馆袋鼠宝宝的胳膊被弄断了,沈阳馆驼羊的肌肉被撕坏了,周庄馆鸵鸟的羽毛被拔掉了……事实告诉我们,虽然已经重复了千万遍,但关于文明观展的规范,还是要继续“老调重弹”。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其中的展品历经岁月洗礼,有的已经脆弱不堪。虽然展馆陈设已经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但一些游客不满足于仅近距离观看展品,还想摸一摸、碰一碰,殊不知这可能给展品带不可估量的损失。去年,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仅过了十余天,就有多处展陈装置被破坏,有人甚至把千年地裂喷砂遗迹当成了能随意涂抹的“告白墙”,刻上了爱心,西汉时期的彩绘漆箱复原品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指纹。虽然展馆内都在明显位置设置了“文明参观,禁止触摸,禁止翻越护栏”等警示牌,但总有人视而不见。
有人质疑,既然展品珍贵,为什么不装上玻璃保护罩?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即使展馆内的展品可以用保护罩保护起来,那更多暴露在外面的文物古迹呢?显然,无论长城、庙宇,还是古树名木,都不能全部装进罩子里。从遍布各大景区的“某某到此一游”,到近年备受关注的丹霞踩踏事件、梵净山刻字案等不文明行为,都给文物古迹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保护”二字不是单靠保护罩来执行,更应该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不管文物还是古迹,都是人类文明的沉淀,是无价之宝。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我们有责任也必须传承给后人,赓续历史文脉。虽然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有力所不及之处。尤其是很多文物遗迹分布在野外,有些甚至在人迹罕至之处,不可能每一处文物都有人看管、每一处文物都配套视频监控等安防设施。但没有人看管不等于没有人管,随意破坏同样将被法律严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近日,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右玉县境内的明代三十二长城部分墙体被拦腰挖断,对明长城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两人开挖明长城,无非是图一己之便,节省挖掘机绕行路程,体现的是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更是法律观念的淡薄。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及时堵上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维护投入、安全管理等措施应该及时跟上,要使保护力度真正配得上文物价值、保护等级,而且具体措施应尽量前置,不要等到文物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后再扼腕叹息。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对文物遗迹心存敬畏,自觉做文明的守护者。文物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事,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3682853 | 手机:183 1032 3459(王老师) | 监督电话:010-53682853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