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时评

以最严的举措保护生态禁区

时间:2023-09-11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旅游升温,一些人不满足于游览名胜古迹、秀丽山川,选择进入危险并且鲜有人涉足的地区。不久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严禁游客擅自进入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开展探险、旅游等活动。这给游客敲响警钟,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无人区”,不是旅游区,更不是监管的“真空区”。

近年来,非法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现象屡禁不止,对当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的“穿越者”开着重型汽车在草场上肆意行驶,有的打着观察野生动物的旗号,对产仔期的藏羚羊进行近距离拍摄、接触,严重干扰其正常栖息。除此之外,一些“穿越者”因为野外经验不足、对无人区情况不熟,常常陷入险境,给当地造成巨大的救援压力。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重要的高山生物物种基因库。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特性,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低、日照多、蒸发量大,植物和作物生长极其困难。非法穿越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如果不对非法穿越的现象进行有效遏制,就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法律有明文规定,一些地方也有相关制度,但仍有人心存侥幸。究其原因,既是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违法成本低、道德压力小等因素。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使命也是责任。真正保护好无人区以及未开放和未开发生态区,法律必须长出“牙齿”,要依法从经济上加大处罚力度,对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后果的行为及时追究法律责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无人区以及未开放和未开发生态区的监管和执法,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域监控,做到精准执法。除了日常巡视,还要对来往的游客进行引导。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对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务的旅行社严肃问责。社交媒体平台也要履行责任,对于追捧非法穿越的内容加强监管。

当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恪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