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成都考古新发现或可揭秘古蜀文明重要缺环

时间:2021-08-2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8月25日电(记者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区发现一处周代遗址——犀园村遗址,该遗址正好处在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晚期蜀文化过渡的关键节点上,或可进一步揭秘古蜀文明重要缺环。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熊谯乔介绍,2020年10月发现犀园村遗址,2021年3月至今进行了详勘和发掘。该遗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连续发展的遗址,共清理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墓葬80余座、房址10余座、灰坑60余个、灰沟3条、窑1座、灶1座等,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等遗物,青铜器主要有剑、鐁、带钩、印章、敦等,其中柳叶形剑、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蜀文化器物。

“这项考古发现对于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熊谯乔说。

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考古工作对于四川先秦时期历史的构建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从目前考古材料看,古蜀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等几个阶段。

熊谯乔告诉记者,该遗址正好处在以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以商业街船棺葬、新都马家木椁墓、双元村墓地等为代表的晚期蜀文化过渡的关键节点上,为构建和完善古蜀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本次发掘开展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多项科技考古工作,在东周墓葬中发现了普遍随葬鹿骨的现象,鹿在古蜀社会有财富象征和祭祀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责任编辑:七月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