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首页 要闻 理论 法治 党建 视频 直播 图片 访谈 案例库 智库团 法律法规 政策解读 生态建设 环保公益 精彩时评 环保人物 品牌推荐 无废城市 地方环保 循环经济园 协查通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贺克斌院士:减污降碳协同,应优化能源、产业等四大结构

时间:2023-10-01    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专题政策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就这一报告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23年年会8月28日-30日在京举行,国合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机制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城市尺度来看,2015-2020年间,仅有31.3%的城市实现了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协同下降。

气候变化已成为事关人类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温热浪、极端降水、自然灾害等风险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减排。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此外,中国空气污染相对来说尚处于高位,空气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性,因此,碳中和与清洁空气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该专题政策研究项目中方组长、国合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介绍,研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CO2排放清单数据,分析了中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2020年间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的协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5-2020年间仅有105个城市实现了PM2.5年均浓度和CO2排放量协同下降,占城市总数的31.3%。这些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平均下降了29%,CO2排放平均减少了23%,二者降幅相对 2015-2019年的变化均有所增加。相反,共有17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和CO2排放量同步升高,占城市总数的5.1%。

“研究发现,2015-2020年间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和CO2排放量未能实现协同下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亟须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推进。”贺克斌说。

从重点领域来看,工业部门实现了CO2减排与PM2.5污染改善的正协同效应,而电力供热、交通、民用部门仍呈现负效应,其结构调整的协同减排潜力有待大幅释放。

贺克斌表示,未来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的机制,应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用地四大结构,加快推动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

报告建议,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实施电力、钢铁和水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开展VOCs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优化交通结构,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稳步调整用地结构,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充足和扩散条件较好的区域布局,实施重点企业退城搬迁。


责任编辑:姜道品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法制环保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站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京ICP证备09067876号-3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3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京)字第2047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11191

版权所有:中国法制环保网 | 电子邮件: zgfzhb2020@163.com | 热线电话:010-572807608 | 手机:18611130818 | 监督电话:010-57128662 | 法律顾问:振豫律师事务所

中国法制环保网